
娱乐圈里总有些事让人想不通,比如王力可。
你可能一时半会儿想不起这张脸,但要提起《血色浪漫》里那个扎着双马尾、戴着红围巾,眼神倔强又清澈的“秦岭”,你脑子里是不是立刻就有画面了?没错,就是她。那个让刘烨扮演的“钟跃民”惦记了一辈子的姑娘。
出道就是巅峰之作,合作的是刘烨、孙俪这样的大腕儿,按理说,这起点,不火都难,更别提她后来主演了超过四十部电视剧,其中绝大多数都在央视这个顶级平台播出,被网友戏称为“央视亲闺女”。
资源好到这个份上,搭档的男主角也个个都是顶流,连一向有“旺女主”体质的胡歌,在《香格里拉》里都为她演的“卓玛”爱得死去活来。
可结果呢?剧火了,角色成了经典,王力可这个名字,却始终差了那么一口气,没能真正响彻云霄。这究竟是为什么?
2004年,《血色浪漫》剧组正在为“秦岭”这个角色发愁,导演滕文骥心里最理想的人选是宁静,可宁静的年龄和档期都不太合适,就在这时,一个17岁的女孩闯入了他的视线,五官立体,气质独特,最关键的是,那眉眼神韵,简直就是年轻版的宁静。
这个女孩,就是王力可,当时还是解放军艺术学院一名大一新生,就这样,她拿到了这个足以改变命运的角色,也从此被贴上了一个响亮的标签——“小宁静”。
这个标签是把双刃剑,它让一个毫无经验的新人,在第一时间获得了行业和观众的最高关注度。可它也像一个巨大的影子,从一开始就模糊了王力可自己的面目,人们记住她,首先是因为她“像”别人。
即便她在镜头前表现得超乎寻常的成熟,面对刘烨这样的影帝级演员,她一点不怵,对戏时情绪饱满,眼神里全是戏,刘烨都忍不住连连夸她,说这个新人“非常稳”。
但在一众星光闪耀的演员中,一个新人的光芒,终究很容易被更亮的光源所覆盖,观众记住了那个敢爱敢恨的关中女孩“秦岭”,却未必能喊得出她的名字。
演戏不是请客吃饭如果说出道时的“被定义”是身不由己,那后来的路,则是王力可自己选的。
在很多人看来,娱乐圈是个名利场,演戏是为了红,红了才能有更多选择,但在王力可这里,逻辑好像是反过来的,她把演戏当成了一门手艺,一个需要耗费心血去钻研的“活儿”。
拍《香格里拉》时,她搭档胡歌,为了演好藏族贵族小姐“勒仓卓玛”,她一头扎进了藏族文化里,从历史到语言,再到骑马,一样样从零学起,这还不是最难的。
剧组在海拔四千米的高原上实景拍摄,强烈的地狱反应让她吐得天昏地暗,可镜头一开,她照样要在高原上策马奔腾,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这份拼劲,让见惯了大场面的胡歌都深感佩服,直接送了她一个“拼命三娘”的称号。
可就是这样一个被胡歌“深爱”的卓玛,也没能把王力可送上一线,胡歌的“旺女主”光环,在她这里似乎失了效。
问题出在哪?或许就在于,她把全部的精力都倾注在了镜头之内,镜头之外,那些能迅速提升知名度的综艺、直播,她兴趣寥寥。那些能拓展人脉的行业酒会、社交活动,也几乎看不到她的身影。
在别的女演员忙着积累人脉、置换资源的时候,王力可选择在休息时间抱着剧本死磕,她对自己的要求是,力求一次通过。她坚信,演员的本分就是把戏演好,这才是硬道理。至于红不红,她似乎没那么多奢望,有戏拍就全身心投入,没戏拍就回归生活。
这种近乎“老干部”的作风,让她在浮躁的圈子里成了一股“清流”,但也主动切断了通往“流量”的所有捷径。就像一句话说得好,有一种演员,你看她的戏,会完全忘记她是谁,只记得她演的角色。王力可就是这种。
这本该是对一个演员最高的赞誉,却也成了她“不红”的症结所在。她的表演方式是沉浸式的,她把自己彻底揉碎了,然后注入到角色灵魂里。于是,我们看到了《野火春风斗古城》里坚毅的护士“银环”,看到了《金门新娘》里温婉的茶叶世家后人“林岳敏”,也看到了浙江版《西游记》里她一人分饰的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
每一个角色都活灵活现,有血有肉,她们的故事能轻易牵动观众的心,这种表演上的巨大成功,恰恰造成了演员本人的“面目模糊”。观众记住了无数个经典形象,却唯独拼凑不出一个完整的王力可。
当被问及“戏红人不红”这个尴尬的问题时,她的回答却出人意料的坦然,她觉得,观众能记住角色,本身就是对演员的一种肯定,这或许是她的真心话。在她看来,角色的生命力远比演员个人的名气更重要。
她主动选择了“隐身”,让位于角色,将角色的成功视为自己最大的成就,凭借在《金门新娘》中的出色表现,她也在2013年获得了第五届澳门国际电影节的最佳新人奖,这无疑是行业对她这份初心的认可。
结语所以,王力可真的“不红”吗?
从流量、话题度、商业价值这些时下最流行的标准来看,她确实算不上顶流。她不懂得利用娱乐圈的规则,也不善于经营所谓的“人设”。
但换个角度看,一个演员,能手握四十多部女主角的剧本,能让合作过的顶级男演员交口称赞,能创造出多个至今仍被观众津津乐道的经典角色,这难道不算是一种巨大的成功吗?
王力可的存在,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这个时代的某种割裂。在一个追求速朽的热搜和精致人设的时代,她固执地坚守着一种古典的、匠人般的演员价值观。
她的故事或许在提醒我们,衡量一个演员价值的标尺,不应该只有“红”或“不红”这一条。角色的生命力,或许比演员一时的名气,更值得被铭记。
本文信源:中国新闻网《王力可《女儿红》收官获好评:观众认可是最大鼓励》封面新闻《从《血色浪漫》到《索玛花开》 王力可这次演活了“地表最强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