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视最令人怀念的三位主持,有的已退休,有的不幸离世(上海电视频道列表) 99xcs.com

你知道现在回看上海电视的黄金年代,最让人怀念的主持人是谁吗?说起来,可能年轻一辈不太熟悉,但像曹可凡、叶惠贤、张培这几位,当年可是家喻户晓的名字。不过,他们的故事早就不是按部就班的那种讲法了,今天咱们换个方式聊聊。

先说说张培吧。你可能没注意,2011年她因肺癌去世的消息传开时,网上一下就炸锅了。好多老观众在评论区留言悼念,字里行间全是惋惜。追悼会那天,场馆外挤满了从各地赶来的粉丝,有人默默擦眼泪,有人低声念叨着她的节目,那种场面现在想起来还挺戳心的。曹可凡后来回忆起来,还忍不住哽咽,说张培就像自己的亲姐姐,当年刚入行时多亏她提携。

聊到这不得不说,曹可凡现在62岁了,虽然还能在镜头前看到他,但工作量明显少了很多。其实他坚持留在岗位上,可能真因为热爱这份工作。说起来,他当年进电视台的过程简直像电视剧情节。很多人以为曹可凡一直是科班出身,但翻翻旧账就知道,他最初学的是医。1963年他在上海出生,家里书香门第,父母一心盼他当医生。高中毕业后他真去读了医科大学,可那段时间他过得特别压抑,总觉得自己该走另一条路。

后来机会来了,本地电视台办主持人大赛,曹可凡想都没想就报名了。比赛时他口才惊人,评委们眼睛一亮,直接把他送进了上海电视台。1987年他主持了《我们大学生》,从此一路开挂。像《加油好男儿》《舞林大会》这些节目,后来都成了他的代表作。现在回头看,他那个“九转大肠”的梗至今还有人玩,但真正让他站稳脚跟的,还是实打实的专业能力。

而叶惠贤这边呢,又是另一种故事了。现在的年轻人可能觉得这名字陌生,但在老一辈眼里,他简直就是上海版的赵忠祥。1947年生于湖北的叶惠贤,从小文艺细胞爆棚,写小说、说相声样样拿手。高中毕业他跑去新疆文工团深造,还演过《火焰山下亲兄弟》这类相声,当时反响不错。但谁都没想到,他会突然转行当主持人。

这事有点像下棋时突然换招,周围人都没反应过来。1980年他正式入行,主持风格幽默独特,观众看完总意犹未尽。八年后他拿了全国十佳主持人的称号,像《今夜星辰》这些节目,在他的带动下火得不行。但时间不饶人,2017年叶惠贤退休了,后来有人偶遇他在澳洲旅游,整个人轻松不少。现在想想,他那“申城第一名嘴”的时代,确实画了个圆满句号。

回过头再看张培,她的离世之所以让人唏嘘,不只因为病情恶化快。确诊肺癌后,她早就感觉骨头疼,但没想到那么突然。曹可凡总说,张培是他的启蒙老师,当年在电视台里,她常悄悄指导他,还向同事大力推荐。这种无私帮衬,现在圈里还真不多见了。张培主持的《知心话》《明星传真》等节目,在70后80后心里,简直是时代声音。她拿过金话筒奖,台风端庄又亲切,可惜天不假年。

其实类似这种主持人渐退的情况,在各地电视台都常见。比如去年某档老牌节目停播时,也有观众感慨时代变了。但上海这三位特别的是,每个人背后都有反常规的转折。曹可凡从医学生变身名嘴,叶惠贤从演员跨界主持,张培则用短暂生涯留下深印。

为什么大家对这些老主持人念念不忘?可能因为现在的节目太快餐化了,反而怀念那种慢工出细活的质感。记得曹可凡有次聊起,当年做节目没那么多花哨特效,全凭一张嘴撑场,压力大但成就感也足。叶惠贤退休前还常念叨,主持最忌浮躁,得沉下心琢磨内容。这些话放今天听,依然在理。

张培的故事更让人感慨。她去世前半年,还在坚持录节目,镜头前笑得一如既往的温柔。后来医生劝她休息,她才勉强停下。追悼会上有老观众红着眼圈说,总觉得她哪天还会回来似的。这种错觉,大概就是好主持人独有的魅力吧。

曹可凡现在偶尔聊起往事,会提到90年代电视台的热闹景象。化妆间里总挤满人,叶惠贤爱讲笑话活跃气氛,张培则安静在一旁看稿子。那些细节现在拼凑起来,反而比当年更鲜活。叶惠贤退休后,被问及是否遗憾,他总摆手说“日子该翻篇就翻篇”,但提起《难忘的老朋友》这节目,眼神还是会亮一下。

说起来,这三位主持人的经历,有点像不同版本的职业童话。曹可凡的逆袭,叶惠贤的转型,张培的永恒,各自成了上海电视史里的注脚。现在选秀节目满天飞,反而少有人静心品评主持功力了。去年有档综艺想复刻《舞林大会》的模式,结果观众吐槽“没那味儿”,可能缺的就是叶惠贤那种信手拈来的俏皮话。

最后扯远点,为什么老牌主持人总让人怀念?或许因为他们身上有时代的印记。曹可凡还在偶尔露面,叶惠贤享受退休生活,张培虽已逝去,但作品依旧被翻出来重温。电视屏幕换了一代又一代,但有些声音,好像从来没真正离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