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日本众多首领都闻风丧胆的人,砍死日本天皇的亲戚,他究竟是谁(日本给中国作曲) 99xcs.com

在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李向阳这个既聪明又勇敢的角色,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然而,实际上这个银幕英雄是有原型的,而这个原型人物在抗日战争中也赫赫有名,他就是包森。

包森被誉为“中国的夏伯阳”,在冀东一带的名气可以说是无人不知。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包队长”或“包司令”。他是一个让敌人闻风丧胆的英雄人物,曾经亲手俘虏过日本天皇的表弟,甚至成了日本天皇下令追捕的目标,他的名字也成了敌人的噩梦。

那么,这位传奇人物包森到底是谁?他的经历又是怎样的?

包森出生在陕西蒲城县赵家村,家境并不富裕,但他的父母依然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小时候的包森性格非常倔强,尤其在他认定一件事情时,便会毫不退缩地去做,哪怕是拼尽全力。他的乡亲们都记得,包森从小就是个不怕困难的孩子。

16岁时,包森在学校的一次追悼李大钊的会上,愤怒地指责当时的北洋政府,并且在演讲中情绪激动,竟然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热泪。九一八事变后,包森对国民党不抵抗政策的失望变得更加强烈,他带领同学们到处宣传抗日救国的理念,呼吁大家一起团结抵抗外敌。然而,这一行动遭到了国民党的强烈打压,包森和他的同学们被学校开除,而包森也因坚持抗日理念被多次逮捕。

乡亲们回忆起包森的时候,常常提到他的胆量和勇气,“那可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儿,”他们说。包森曾多次在夜晚出去进行革命活动,他提着灯笼,背着镰刀,奋勇前行。

1932年4月,国民党重要人物戴季陶来到西安进行视察,他在会上大肆宣扬“不抵抗主义”及“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没想到,包森和同学们在台下嘲笑他,最终包森高喊着“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打倒狗委员戴季陶!”,引起了全场学生的共鸣,大家纷纷拿起石块和木棒,追赶着戴季陶,直到他狼狈地逃离。此时,包森已经是一名共产党员了。

包森的英勇事迹传遍了冀东地区,甚至在战场上,他以灵活的战术和非凡的胆识,成功指挥第十三团抵抗了多次日军的大规模扫荡。他所率领的部队迅速、隐秘,仿佛幽灵一般,让敌人防不胜防,屡屡挫败日军。

1939年4月,包森在一次侦察任务中,偶然遇到了一支日军小队。经过一番巧妙的行动,包森成功俘获了其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日本天皇的表弟赤本三尼。赤本三尼试图以不合作的态度抵抗,但最终在包森的部队严密的包围下,丧命。经过这次事件,包森的传奇经历愈加广为流传。

不久后,日军派出大量兵力,甚至愿意交换武器装备来换回赤本三尼。然而,包森却坚决回绝了他们的要求,表示:“要么投降,要么滚出中国!”他的坚定和决心,使得日军对他又加深了忌惮。

1942年,包森在一次侦察敌情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1岁。在战友们紧急撤离时,他已经停止了心跳。包森的牺牲令无数人痛惜,他的事迹被广泛传播,叶剑英元帅曾盛赞他为“中国的夏伯阳”,而日本的媒体也曾以他为题,表示敬意。

包森不仅仅是一位英勇的战士,他还擅长战术布局,将分散、奇袭与集中等战术巧妙结合,使得他的部队屡屡给日军以致命一击。正因如此,在冀东地区,包森成了敌人的噩梦,在人民群众心中,他则是一位无畏的抗日英雄。

尽管包森已经离世,但他所展现出来的勇气、智慧与坚韧精神依然激励着后人。他的名字永远铭刻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