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称,今年的国庆档堪称史上最强大的。
好像每一年的档期,都在宣扬“最强”。然而今年,我们实在没察觉到强在何处。随后一探究竟,哦……原来是有13部影片定档,难不成所谓的“强”指的是数量之最?
而从全网的口碑情况来看,整体品质更是逊色许多。
事实上,最令人困扰的是,压根儿提不起丝毫兴趣去看,不知有多少朋友与我们的状态相同?
然而,身为文娱行业的从业者,出于对影视领域的持续关注,观影仍是必要之举。不过,真正想说道说道的影片,也就三部:其一是由易中天老师担任编剧与监制的《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其二是路阳执导的《刺杀小说家2》;其三则是麦浚龙的《风林火山》。
当然,愿意观赏、愿意交谈,皆因心中怀有一份期待。
然而期望愈高,失落便愈深。
-《三国星空:第一部》 -
都比不上易中天老师在大荧幕上侃侃而谈两个小时呢。
说实话,我是奔着易中天才去看《三国的星空第一部》的。
毕竟,编剧与监制那一栏中,易中天的名字赫然在目。
然而,两小时过去,脑海中只剩一个想法:何苦费这般大的力气呢?倒不如把易中天老师请到电影院,为他备上一壶茶、一支话筒,任他随性侃谈两小时,说不定都比这部动画电影有意思得多。
在一定意义上,《三国的星空》恰似一部活动着的历史年表。事件与事件之间,仅仅依循时间线毫无波澜地依次陈列。这哪里算得上叙事,分明就是在报菜名罢了。
我们寻觅不到一个居于核心的矛盾来驱动情节前行,也感受不到人物于重大抉择之际的内心挣扎。目之所及,唯有一个个历史事件按部就班地推进,其中不少甚至仅以只言片语带过。历史的鲜活血肉被剥离殆尽,仅余一具经过精心雕琢、陈列于博物馆中供人观瞻的骨架。
倘若将叙事方面呈现出的流水账风格,还能归因于创作理念存在差异,那么对核心人物曹操的刻画塑造,就几乎无异于一种洗白行径了。
在电影的叙事里,曹操被雕琢成了一位内心孤寂却又胸怀鸿鹄之志、秉持唯才是举理念的理想主义者。他宛如一位哲学王,会因天下苍生的命运而忧心忡忡,也会为个人的际遇叩问浩瀚星空。为了让他的形象更具亲和力,创作者别具匠心地为他安排了一只名为麦子的小狗。这只小狗不仅是他孤独心境的无声见证者,更是他人性中温情一面的生动承载者。
这还是我们记忆中那个曹操吗?
历史长河中,真实的曹操之所以魅力独具,源于他身上天使与魔鬼交织的复杂特质。他能挥毫写下“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般饱含悲悯的诗篇,可转瞬之间,又会为了获取军粮而大开杀戒、屠戮城池。他有着“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求贤若渴与壮志豪情,却也会因满心猜忌,狠心地杀掉正磨刀欲热情款待自己的故人。
正是如此,所言之事便是吕伯奢一案。
关于此事,史料中的记载呈现出多种不同版本。陈寿所著的《三国志》正文并未对其加以记载,然而裴松之的注引述了三种说法。其中,《魏书》声称曹操之举乃是出于正当防卫;《世语》则表示曹操因生性多疑而误杀了吕伯奢的儿子们;孙盛的《杂记》所述更为深入,称曹操在杀人之后,还说出了那句流传千古、令人震撼的名言——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无论作何解读,皆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曹操多疑、残忍且冷酷的生存准则。尤其是那句“休教天下人负我”,堪称对其极端利己主义世界观入木三分的凝练概括。
这堪称一套典型的枭雄行事准则。
电影是如何进行处理的呢?
它采取了取巧投机的路径,好似吕伯奢之事从未在历史长河中泛起波澜,却独独为一只流浪犬尽显爱心泛滥之态。就这样,那个背负诸多争议、令人爱恨交织的奸雄形象悄然隐退,取而代之的,是一位契合当代价值理念的创业指导者。
这般处理,表面上是将人物抬升,实则却对其进行了戕害:一个彻底摒弃了阴暗面的曹操,实则全无魅力可寻。
听闻易中天先生堪称曹操的忠实拥趸,还曾创作过有关曹操的传记小说,然而该书评分未达及格线。或许正是创作者这种个人情感的过度倾注,成为影片中曹操形象与真实有所偏差的根源所在。
官渡之战作为历史上浓墨重彩的重头戏,乃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之一。然而,影片对这场战役的呈现实在差强人意——将其演绎得如同儿戏一般轻松。曹操的决策毫无艰难之感,仿佛信手拈来;许攸的归降毫无波折,恰似水到渠成;至于火烧乌巢的行动,更是如同伸手到口袋取东西那般容易。
战争与生俱来的残酷、变数以及弥漫的血腥气息,在影片中被彻底过滤。片方的宣传文案提到,不少孩子在观影之后,能够清楚地阐述火攻乌巢的战术思路,真正达成了历史知识的轻松摄取。
这无疑是最为辛辣的讽刺。
没有硝烟的战争,还能被称作战争吗?当一场左右当时中国北方数十年局势走向的惨烈大战,竟能被简化成孩童都能轻松领会的战术模拟,这岂止是对厚重历史的轻视与矮化,更是对广大观众智商的一种无形冒犯。
电影淡化了战争带来的伤痛,也几乎消解了其本应具备的残酷性。如此一来,曹操的胜利显得太过轻而易举,难以令人信服,更无法让观众真切领略到那种绝境求生的惊险以及肩负的重大担当。
故而,《三国的星空第一部》恰似一场精心考究的文化角色扮演秀。从服饰到道具,再到场景,皆竭力以求还原之态。然而,纵观整部作品的故事,却仿佛缺失了那最为关键的灵魂。
因此,相较于观看这般寡淡的动画片,倒不如听易中天老师独自在荧幕前畅聊两小时。毕竟在他的讲述之中,满是鲜活的灵魂。
-《刺杀小说家Ⅱ》 -
就算交给AI来编写剧本,也不会出现这般缺乏逻辑的情况。
电影《刺杀小说家》的创作蓝本,是双雪涛所著的同名短篇小说。这篇短篇小说被收录于《飞行家》一书当中,乃是书中九个短篇作品之一。就小说家与其笔下角色之间的互动而言,这并非什么特别新颖的设定。早在十几年前,诸如《笔下求生》《墨水心》等好莱坞影片便已有所涉及,并且与近年来在网络上兴起的热词“穿书”相比,本质上也并无太大差异。
原著小说或许受限于篇幅,又或者过分执着于个人风格呈现,故而笔触抽象,叙事上稍显有始无终。尤其是关于刺杀小说家这一关键情节,其背后动机仅仅是轻描淡写地提及,给人一种敷衍之感。
在编剧将这些问题改编成首部电影时,它们并未得到妥善处理。这使得影片中无论是正面角色还是反面角色的行事动机,都显得缺乏足够说服力,仿佛随时都可能摇摇欲坠、彻底崩塌,只能依靠大量的特效场面与动作戏来吸引观众眼球。
到了续集之中,少了原著的依托,便愈发岌岌可危——根基构建得着实薄弱,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自然难正。目前,两部作品在豆瓣的评分如出一辙,均稳定在6.5分,颇具默契。
不过,续集在特效方面优于前作,叙事也相对更为流畅,然而从整体来看,创新之处并不多。
事实上,若想让这类穿书故事精彩纷呈,关键在于两个世界互动的逻辑性需极为严密。绝不能听凭作者肆意挥洒笔墨,角色的生死与命运的走向,皆被其轻易掌控。
强逻辑性的关键在于:穿越需有特定机制,互动得遵循一定章法。哪怕是作者极为细微、不经意的改动,都极有可能引发蝴蝶效应,进而给异世界带来难以预估的后果。然而,在两部《刺杀》中,此类互动、反转以及升级并不容易寻觅到。
在电影《刺杀小说家2》中,董子健所饰演的小说家路空文,意外穿梭到了自己笔下的小说异世界,起初他还以为这仅仅是一场梦境。然而,令人疑惑的是,他完成这种穿越的机制究竟是什么呢?影片结尾处出现了连环穿越的情节,其场景如同漫威宇宙里奇异博士施展法术一般,能够在现实世界中开辟出多个穿越通道。可好歹奇异博士还有悬戒作为穿越的机制与道具,那路空文凭借的又是什么呢?难道仅仅是毫无逻辑的无厘头设定吗?
路空文在小说构建的异世界中留下手机,竟然能与小爱连通来进行导航。可这个异世界压根没交代互联网从何而来,如此设定实在令人费解。至于小爱这一元素的出现,堪称是极为生硬的广告植入了,上一次有这种尴尬的观感,还是在《变形金刚5》里看到伊利的植入之时。
片尾安排反派被天打雷劈,又以平板没电作为收尾情节,这般设计着实敷衍,尽显创作者缺乏诚意与创意。不客气地讲,即便是让人工智能来编写剧本,恐怕也不会构思出如此不合逻辑的桥段。
对于如今的穿书题材剧集,我们倒也不强求其逻辑有多严密(说起来,同类型的《赘婿》反而还更具观赏性)。然而,一旦呈现在大银幕上,若是依旧这般稀里糊涂、毫无逻辑,即便画面再精美,也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路阳曾凭借武侠题材的《绣春刀》系列作品为大众所熟知。只是到了续集,尽管拍摄预算有所提升,但票房并未实现大幅增长。也正因如此,原本规划的武侠三部曲未能推出第三部。
《刺杀小说家》系列融入玄幻元素,风格亦古亦今。与其将它比作《弑神》,不如说它是乌尔善在《封神》之外,另起炉灶打造的一部《异人之下》,把常见玄幻题材里的种种元素统统囊括其中。
只遗憾,从当下《刺杀小说家2》的票房成绩与口碑状况而言,路阳想要实现三部曲的构想,恐怕依旧困难重重。
- 《风林火山》 -
言辞含混欠详尽,叙事开端无结局
倘若说,《刺杀小说家2》毫无逻辑可言,那么,《风林火山》恐怕近乎全无条理。
在《风林火山》里,麦浚龙一人身兼导演、监制、编剧以及美术总监等多职……他真能忙得过来吗?
在片尾的致谢名单里,陈可辛与王家卫的名字赫然在列。尽管并不清楚这两位具体提供了哪些助力,但影片自身的风格与调性,的确和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陈可辛向来是深谙算计之道的电影人,身兼导演与监制之职,过往极少传出其拍摄影片时出现超时超支的状况。然而,纵然精明如他,也难免有失算之时。《酱园弄》这一项目几经周折,噱头十足,汇聚众多明星,却最终折戟沉沙,票房与口碑双双惨淡。
《风林》与《酱园》堪称一对“难兄难弟”。相较《酱园》,《风林》的演员阵容毫不逊色。虽说海报主体仅呈现五大主角,但参演的明星数量颇为可观。更值得一提的是,还有因与导演产生矛盾而失去署名权的任贤齐。
在陈可辛监制的电影《十月围城》中,剧组于上海淞江胜强影视基地精心搭建了一条长度超300米的香港街景。其中不仅有在平地上改造而成的香港中环皇后大道,还有一条带有坡度的石板路,以及沿路向上延伸的楼梯间。而麦浚龙在筹备《风林》时,在惠州的一家钢铁厂内,以1:1的比例精准还原香港铜锣湾。他依照真实店铺,购买版权后开展搭建工作,大到店铺的排列布局,小到店铺中售卖的牛肉干等细节,都力求逼真。
然而,这般可嘉的工匠精神,却未能铸就一部神作。同样是在戛纳举行首映,口碑依旧遭遇滑铁卢。即便如今公开上映,也未能扭转颓势,票房成绩惨不忍睹。《风》与《酱》最大的差异或许仅在于,虽说前者的初剪版本据传长达七小时,却并未剪辑为上下两部来进行公映。
麦浚龙与王家卫之间的相似之处,可谓既直观又鲜明。《风林火山》与《一代宗师》皆由银都机构领衔出品,二者均堪称近乎销声匿迹的都市传说级项目。两部影片中都有着香港场景以及雪景的呈现,不同的是,麦浚龙别具巧思,将东北的皑皑白雪“挪移”至香港街头,实现了场景的融合。影片里都有蛇羹相关的戏份,只是烹饪者从赵本山变成了卢海鹏。故事架构中也都存在清理门户的情节段落,只不过主角从师兄妹变换成了一对亲兄弟间的纷争。
然而,《风林火山》相较《一代宗师》乃至《东邪西毒》,显得更为隐晦朦胧,或者说更具艺术化。尽管三部影片皆由张叔平操刀剪辑,可《风林火山》中充斥着过多的顾影自怜,叙事含糊不清、有始无终,甚至连能令人铭记的经典台词都难觅踪影。《一代宗师》与《东邪西毒》好歹有章子怡、张国荣所塑造的核心人物撑起场面,反观《风林火山》中的金城武,却欠缺那般强大的角色气场。
在影视行业,不单单是台前,幕后同样有着不少故事。近来,王家卫导演被传出在《繁花》剧组存在压榨青年编剧的情况,这无疑对其个人形象造成了一定影响。其实,这种打着艺术旗号的PUA行为,或许对于王导而言不过是稀松平常之事。毕竟回顾往昔,即便是大明星的戏份,他也是杀伐果断,说删就删,毫无犹豫。像王祖贤、关淑怡等明星,都曾是这种行事风格下的受影响者。
在影视创作的某些方面,麦浚龙可谓是青出于蓝且更胜一筹。据悉,拍摄《风林火山》期间,他时常临时对剧本作出改动。今日突发奇想添加一场雨戏,明日又要求重拍爆破镜头,使得拍摄预算如同滚雪球般不断超支。更为甚者,为了极致地追求画面真实感,他竟要求演员拍摄真实的吊颈戏份。替身演员在拍摄过程中被吊至昏迷,紧急送医救治。这一幕把任贤齐吓得不轻,当场就翻脸了。合约结束之后,任贤齐果断拒绝补拍。最终,其参演的大量戏份被删减,名字也未能出现在影片海报之上。
无独有偶,熊欣欣在影片片尾被标注为客席动作指导。性格直爽的他,索性直接在社交媒体上公开指责麦导心理扭曲。
在艺术与商业、为人与处世之间寻得某种微妙平衡,向来是个棘手难题。而于当下的香港,乃至整个华语影坛而言,导演的那份偏执,不再是令人称道的美谈轶事,反倒更多地沦为一桩桩遭人控诉的丑闻,甚至连带着电影本身一同陷入低迷之境……
稿件撰写 | 李翼、JakeA\n策划统筹 | 文娱春秋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