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与少年》口碑逆转,旅行综艺如何赢得人心?(花儿与少年第七季免费观看完整版高清) 99xcs.com

文/江中怡

近日,随着《花儿与少年》第七季的热播,该节目中的花少团创意视频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与关注,观众纷纷点赞花少团成员的创意和幽默表现。回顾这档经典旅行综艺的历程:它在国内旅行综艺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曾凭借第五季“北斗七星”的真诚叙事爆火并成功“破圈”;然而,第六季的口碑却急转直下,遭到网友的强烈批评;直到如今,第七季的播出再次迎来了口碑的逆转,获得了观众的好评。

从第五季的“爆红”,到第六季的“下滑”,再到第七季的“回暖”,《花儿与少年》如何在短时间内多次变换风评?其中的关键在于节目创作与观众需求之间的深度互动。这一过程揭示了创作和观众需求的互动逻辑,节目制作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创作端做什么,观众就看什么”,而是转变为“观众需要什么,创作端精准回应,推动需求的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观众对于综艺节目的需求逐渐从猎奇冲突转向情感治愈,单纯的冲突和戏剧化情节已经不再受欢迎。旅行综艺曾一度陷入“没有冲突就没有综艺”的创作误区,在前几季《花儿与少年》中,节目组试图通过放大明星之间的矛盾来制造话题,但这种做法也透支了观众对IP的信任。第五季的成功复兴,恰恰源于对叙事逻辑的彻底重构,节目抛弃了制造冲突的套路,转而将镜头对准了旅行过程中的细腻瞬间和团队成员之间自然流露的温情。反观第六季,由于嘉宾之间的磨合不够,节目组通过剪辑过度放大矛盾,导致了观众的不满。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当下的观众更渴望在综艺中获得情感上的治愈,而非情绪的消耗。

如果说情感治愈是旅行综艺能够破圈的基础,那么文化价值的注入则为节目的长久生命力提供了保障。无论是风靡一时的丝路季,还是广受好评的同心季,《花儿与少年》不断提升的地方,便是将“景点打卡”转变为“文明互鉴”的平台,具体化表达文化交流的深刻内涵,站在时代的宏大背景下,呈现出鲜明的文化交流。如今,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观众对节目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看风景”,他们更关心的是“风景背后的故事”。丝路季中,嘉宾们在国际友人面前自信展示才艺,传播中国文化;同心季里,嘉宾们深入了解古埃及文明的魅力,这些都使观众在节目中看到了温暖的人际关系、独特的文化之美,从而加深了对世界的理解与对民族的认同。

另外,观众在互联网平台上的反馈,成为了创作端不断优化的驱动力。制作团队通过细致分析观众的弹幕、社交平台评论以及收视数据,准确捕捉观众的需求,进而对节目进行针对性优化。例如,许多观众反馈前几季的剪辑碎片化,缺乏深度,因此在新一季的制作中,《花儿与少年》选择了慢节奏叙事,留足了风景镜头,并加强了嘉宾之间的细节互动。在丝路季中,沙漠星空的镜头停留了近一分钟,带给观众一种沉浸式的观看体验。

归根结底,《花儿与少年》口碑的波动,实质上反映了节目创作是否遵循了创作与需求的双向互动核心逻辑。创作团队不应仅仅迎合观众浅显的猎奇需求,而是要深挖观众的内在需求,创作出有情感、有文化、有价值的真诚内容,与观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文化上形成共振。旅行综艺的本质,应当是讲述有温度、有深度的旅行故事,让观众在节目中看世界、看自己、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