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娱乐圈向来有"戏比人红"的说法,但最近两位明星老板黄晓明和贾乃亮截然不同的经营方式,却让吃瓜群众看得津津有味。一个手握热门综艺资源却陷入争议,一个靠直播带货带飞整个公司,同样都是艺人老板,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这背后到底是运气因素,还是经营理念的差异?这场"老板对决"或许能让我们看到娱乐圈经纪模式的新趋势。
先来看看黄晓明的经纪公司。凭借中餐厅乘风破浪等热门综艺积累的人脉资源,他旗下签约艺人超过百人,被业内戏称为"艺人加工厂"。但光鲜亮丽的表面下,问题正在逐渐显现。虽然公司有陈赫、周冬雨这样的资深艺人坐镇,但优质资源往往都集中在黄晓明自己手里,其他艺人大多只能接到一些边缘角色。新人发展更是举步维艰:比如在狂飙中凭借"唐小龙"一角小有名气的孙岩,最近半年竟然没有新戏官宣;演技备受认可的克拉拉,近年接拍的网络电影评分普遍不及格。更令人担忧的是,公司最近签了大量网红,把主要预算都投在了短视频制作上,导致艺人整体发展受限。有内部人士透露,今年给艺人买热搜的预算比去年少了将近三分之一。人才流失问题也很严重,今年第一季度新人离职率高达30%,一些合约到期的老艺人也不愿续约,这种情况让不少粉丝都替他们着急。
反观贾乃亮的公司,简直就是"共同富裕"的典范。他另辟蹊径,以直播带货为突破口,不仅让公司赚得盆满钵满,还带动了旗下艺人的发展。根据公司一季度报告,直播业务贡献了六成营收,同时为艺人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比如李一桐原本戏路不清晰,团队就量身打造甜宠剧路线,一口气签下8部剧本;乔欣想转型职场剧,团队就专门为她打造适合的角色,播出后反响热烈。新人培养更是可圈可点,一个新人组合通过参演流量剧,微博粉丝半年内从10万暴涨到300万。在具体运营上,贾乃亮团队每周都会开视频会议,及时调整发展策略。相比之下,黄晓明团队半年才开一次全体会议,还经常因为艺人档期问题凑不齐人。在这种良性循环下,贾乃亮旗下艺人的商业价值水涨船高,报价比去年涨了40%,真正实现了公司和艺人的双赢。
说到底,两人的差异在于经营理念的不同。黄晓明延续了传统经纪模式,靠老板个人资源吃饭,艺人只能被动等待机会;贾乃亮则开创了新思路,以直播为切入点,让每个艺人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或许贾乃亮的模式更值得借鉴。毕竟,只有让艺人和公司共同成长,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娱乐圈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