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效再炫也没用:《刺杀小说家2》暴露中式奇幻痛点(这个特效也太好看了的说说) 99xcs.com

今年的国庆档,《刺杀小说家2》无疑是电影圈的一大尴尬之作。上映8天,票房才仅仅2.95亿,相较前作10.35亿的辉煌成绩,差距简直天差地别。与之同期的《志愿军:浴血和平》与《731》表现更为抢眼,甚至在豆瓣上的评分也跌到了6.1,评论区的声音可谓两极分化:一半赞扬“烛龙腾空”特效震撼,另一半则批评剧情混乱、逻辑不清,分裂得让人难以理解。

看完电影后,我也有些懵。前作中“双世界”设定的新奇之感令人眼前一亮,现实中的路空文创作小说,异世界中的空文弑神,两个世界还能够互动,这种设定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然而,到了续作,原本的设定没有得到很好的延续和创新,反而显得越来越单薄。

续作的剧情,其实也很简单:路空文在现实中被“蝉”偷走小说并反咬一口,声称他剽窃。为了翻身,路空文决定和“蝉”合作,创作《弑神2》。而在异世界里,空文为了改变朋友的命运,与老对手赤发鬼联手,寻找所谓的“造物主”。本以为这两条线能够构建出复杂的剧情,结果却发现,它们几乎没有实质内容。

现实线的情节就仅仅是路空文和朋友的争执、与“蝉”争论,而异世界线则是空文与赤发鬼的旅行与打斗。整部电影看下来,感觉只是在走过场,缺乏跌宕起伏的情节和让人惊喜的反转。即便影片时长达到两个小时,但故事的主线实在太薄弱,所谓的“双世界互动”也只是一个空壳,观众完全无法代入。

影片中最让人出戏的部分,莫过于双空文相遇的那场戏。原本这应该是全片的高潮部分,然而,由于人物塑造过于单薄,情感的调动完全不到位。路空文一边气喘吁吁地对朋友说:“这是我小说里的主角,他是来杀我的”,而空文则面对长得像战友的雷佳音崩溃大哭。演员表现得越认真,反而让我觉得这一幕更像搞笑片段。

更为离谱的是,活人竟然从书中跑出来,竟然没人表现出一点惊讶。自此,影片的逻辑也开始掉线。接下来更是奇葩的插曲,一些强行加入的喜剧桥段,让本应是奇幻片的影片,瞬间变成了闹剧。空文和赤发鬼穿越回现实后,竟然开始吃喝玩乐,赤发鬼居然看起了时代少年团的舞蹈,回到异世界后还开设了“赤发财富中心”。这与之前反派的设定完全不符,令人难以接受。而路空文更是离谱,一会儿喊“我是神笔马良”,一会儿又喊“爱因斯坦爷爷保佑我”,最后还用“动感光波”劈赤发鬼。原本影片欲表达的一些深刻主题,瞬间被这些荒诞的桥段给冲淡了,让人怀疑编剧是否在写到最后,干脆就放飞自我,随便写写。

其实,问题不仅仅出现在《刺杀小说家2》这部电影中,许多中式奇幻片都存在类似的尴尬。前作的叙事问题也并不鲜见,只不过通过“加特林打Boss”的脑洞让人忽略了逻辑漏洞。国内创作者似乎常常误以为,只要加入一些搞笑元素,就能掩盖剧情的硬伤。

看看国产奇幻电影的票房榜,就会发现,除了《美人鱼》和《封神第一部》这几部例外,大多数影片的豆瓣评分都在4到6分之间徘徊。高票房却低口碑,几乎成了这个类型的标签。自2026年以来,除了《封神第一部》凭借扎实的剧本撑起了口碑,其他大部分影片都缺乏亮点,连《封神第二部》的口碑和票房也出现下滑,这表明中式奇幻的困境不是偶然。

奇幻片的本质,还是讲故事。特效固然重要,但不能将其凌驾于故事之上。你看《银河护卫队3》,同样采用双线叙事和自我接纳的主题,但影片通过火箭浣熊的过往,将伙伴的死亡和内心的创伤表现得淋漓尽致,情感线异常扎实。国内的《你好,李焕英》和《羞羞的铁拳》同样没有太多特效,却凭借精彩的故事和情感共鸣取得了成功。

因此,要让中式奇幻电影脱颖而出,真正的突破并不需要堆砌特效,而是要进行一场“叙事革命”。首先,剧本要扎实,故事要有逻辑,人物要鲜活,奇幻元素应该是服务于剧情和情感,而不是为了特效而凑剧情。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让观众真正认可的好作品,否则,像《刺杀小说家2》这样被批评为“尴尬”的片子,恐怕会屡屡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