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打广告,炸生态最脆弱的山,谁给你的权利?”
9月19日,高端品牌始祖鸟联手艺术家蔡国强,以“致敬自然”之名,行“炸山”之实,在脆弱的青藏高原大肆点燃烟火,激起全网怒火!
网友纷纷要求严惩,尤其是蔡国强本人,官方一锤定音,“炸山”活动的幕后金主摊上大事了!
9月19日下午,在江孜县热龙乡查琼嘎日山,随着一声令下,1050盆烟花在短短52秒内喷薄而出,于海拔近五千米的天幕上勾勒出一条巨龙。
场面不可谓不震撼,艺术的张力在那一刻达到了顶点,但这转瞬即逝的美丽,代价是什么?
植物学家刘公社的观点让人心头一沉:在高原,生态的恢复不是以年为单位,而是以数十年甚至上百年计算,这片土地的脆弱,远超想象。
官方调查组的现场踏勘结果,为这份沉重增添了冰冷的数据,烟花燃放直接破坏了15.29亩的土壤草毡层结构,这是高原植被赖以生存的根基。
而受波及的草地总面积,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0.06公顷,所谓的美,是建立在对土地的粗暴践踏之上。
首都师范大学的顾有容老师说得更直接,这就是为了满足少数人的私欲,无论是艺术的还是商业的,动用了本属于所有人的公共环境资源,更别提那些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生灵受到了何等的摧残。
官方报告确认,巨大的声响和刺眼的强光,对野生动物造成了“短时惊扰”,这种惊扰,对于高原上本就生存不易的鼠兔等小型动物而言,可能就是一次致命的威胁。
这哪里是对话,分明是一场强加于“静默”之上的侵犯。
面对汹涌的舆论,组织方并非毫无准备。
他们拿出了一块看似坚不可摧的“科学挡箭牌”,声称使用的烟花材料是“生物可降解”的,符合北京冬奥会乃至国际奥委会的严苛标准,风险等级最低。
听起来无懈可击,对吗?
但这套标准化的科学话术却实实在在是个笑话,青海民族大学的华旦才让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在高原那种低温、缺氧的特殊环境下,“生物可降解”的效率微乎其微,所谓的环保材料,很可能变成另一种形式的长期污染物。
这并非危言耸听,调查组在现场发现,“烟花残留物、塑料碎屑清理不彻底”,所谓的“环保”,最终还是留下了一地鸡毛。
这暴露出的,不仅是对生态伦理的无知,更是一种技术性的傲慢,以为一套标准可以通行天下。
当然,法律不会被这套说辞蒙蔽,官方的查处依据清晰而有力,涉嫌违反《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法律条文的刚性,让所谓的“科学”辩护显得苍白无力,最终,北京蔡国强艺术工作室被正式查处,为这场傲慢的表演付出了法律代价。
处理完蔡国强和品牌方之后,官媒还着重点出了当地的审核审批问题,多名上层人士被严肃处理,4人被立案调查,个别还被免职,官方这一次也是重拳出击!
在这场风暴中,赞助商始祖鸟的角色尤其尴尬。
这个品牌在中国市场,早已超越了一件户外装备的范畴,它被贴上高端、专业的标签,成为一种身份符号,甚至被戏称为“中年三宝”之一。
其高昂的售价背后,是消费者对其“亲近、尊重自然”品牌价值观的高度认同。
然而,《升龙》事件,将这层光鲜的品牌外衣撕得粉碎。
官方调查明确要求,始祖鸟作为赞助商,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生态修复责任。
一夜之间,它从一个“致敬自然”的艺术赞助者,被打回了“环境破坏责任方”的原形。
这并非偶然,将这次事件放在更广的背景下看,始祖鸟的品牌危机早有预兆。
在9月20日的媒体报道中,它就曾因产品被指含有PFAS有害化学物质,且在国内外信息披露上存在差异而备受诟病,国内不标清楚,但在国外完全透明!
消费者集中反映的鞋履开胶、衣物脱线等质量问题,也早已让其“高端”形象蒙上阴影。
可以说,这次“炸山”事件,只是品牌叙事与商业现实长期脱节后的一次集中爆发。
当一个标榜“敬畏自然”的品牌,用赞助破坏自然的方式搞营销时,它与消费者之间建立的信任契约便彻底破裂。
全网的口诛笔伐,以及其母公司安踏集团旗下社交账号开启评论限制的沉默,正是这种叙事崩塌后最直接的市场反馈。
烟花散尽,留下的不只是喜马拉雅山脉上的伤痕,更是一声响亮的警钟,“升龙”事件清晰地映照出当下的某些艺术是何其表面化。
当这些华丽的泡沫遭遇真实、脆弱的自然生态时,集体失效了,真正的敬畏,从来不是制造一场喧嚣的奇观去“对话”,而是懂得谦卑地守护,和非必要情况下的“不打扰”。
结语任何试图将自然当成营销背景板、艺术实验场的商业主体,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将随时接受生态伦理和法律法规的双重严格审视。
否则,无论讲述的故事多么动听,都无法支撑一个早已空洞的品牌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