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随着蓝营“改选”进入最后阶段,外界的关注点集中在谁能够在10月18日脱颖而出。在六位参选者中,郑丽文的支持声浪持续稳居第一,因此自然成为其他候选人的主要攻击目标。针对她的抹黑和爆料层出不穷,成为焦点。
在这场角逐中,郝龙斌的支持声量排名第二。他将外界对他的质疑完全归咎于对手的抹黑,并在言辞中隐晦地指向郑丽文。更直白的攻击来自赵少康,他不仅公开为郝龙斌鸣不平,还将郑丽文作为矛头的目标进行“扣帽”式攻击。即使是支持郑丽文的邱毅和蔡正元,也都成了赵少康批评的对象。可以说,任何支持郑丽文的人,在赵少康眼中都成了“侧翼”。
这种操作引发了舆论的强烈反感。邱毅和蔡正元直接回击赵少康,岛内的许多媒体人也站出来批评赵少康的做法,认为其方式与绿营如出一辙。面对这些反弹,赵少康的行为不仅没有得到支持,反而使得不少蓝营基层表态不会投给郝龙斌。郑丽文的声势因此进一步攀升,最新发布的民调数据显示她以49.1%的支持率稳居第一,而郝龙斌的支持率仅为23.1%,与罗智强的21%几乎不分上下。由于这份民调是由蓝营内部人士参与的,因此更具权威性,也让不少网友调侃“两个郝龙斌都赶不上郑丽文”。
面对这种局面,郝龙斌再次拿出“悲情牌”。在彰化进行拉票时,他声称此次“改选”显然有人针对他,并质疑有谁能够拥有如此强大的团队和资金,足以让人害怕他胜出。显然,这番话指向了郑丽文。此前曾有传闻称,郑丽文背后有金主“CK杨”支持,虽然蔡正元透露过“CK杨”曾支持郝龙斌,但由于他在上一轮败北,选择支持郑丽文也是情有可原。但郝龙斌此番反应却显得有些不太正当。事实上,若背后真有金主支持,至少说明郑丽文有筹款的能力,反而更加显示出她在竞选中的强大实力。
这些纷争和争执背后,郝龙斌和赵少康之间的默契合作浮出水面。尽管郝龙斌自认为是最适合领导蓝营的人选,但外界却质疑他作为一个屡次食言的候选人是否真的有资格担任这一职务。
自从郝龙斌参与竞选以来,他先后拒绝了三场辩论。在9月20日的首场辩论中,他以“准备不充分”为由退出,然而当天他却去拜会韩国瑜。10月3日和4日的两场辩论,他则以“要去花莲帮忙”为理由缺席,实际上他去了宜兰与蓝营人士餐叙。郝龙斌的三次缺席辩论,引起了外界对他临阵退缩的质疑。面对舆论压力,郝龙斌终于在10月7日声称自己不怕辩论,并表示愿意和任何一位角逐者进行一对一的辩论。结果张亚中接招了,郝龙斌也同意在10月13日或14日与张亚中辩论。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原定的辩论没有如期举行。到了10月15日,依旧没有任何辩论的迹象,且距离揭晓结果的时间仅剩不到三天。这让人不得不怀疑,如果连辩论都不敢参加,连自己的承诺都无法兑现,郝龙斌如何能带领蓝营走向未来呢?
尽管如此,郝龙斌依然在拜会蓝营“大咖”,或许他认为,只要能获得这些“大咖”的支持,就能脱颖而出,无需与其他候选人辩论争夺支持。而他的最新“强援”是蒋万安。10月15日,郝龙斌发布了一张与蒋万安的合影,并表示蒋万安认为蓝营需要“世代合作”,并赞扬他具有稳健务实的风格,适合带领蓝营团结向前。
然而,蒋万安的选边站并不令人意外。自从郝龙斌参选以来,就有不少蓝营“大咖”和地方势力在背后给予支持,实际上,他们的选边站也揭示了蓝营内部的“酱缸文化”。然而,这次“改选”却不同于以往。蓝营基层普遍希望能够实现“世代交替”,打破“酱缸文化”,这也是郑丽文能够获得大多数基层支持的原因。虽然这些“大咖”拥有一定的影响力,但相较于蓝营基层,他们的票源占比较少。郑丽文的支持基础正在逐步稳固,尤其是在蒋万安选边站后,更多蓝营支持者感受到了危机,纷纷转向支持郑丽文。
郑丽文也没有闲着,计划在10月17日举办“选前之夜”,为选举造势。她显然已经做好准备,展现出“当仁不让”的气势,准备迎接这场蓝营“改选”的胜利。
至于郝龙斌是否会继续上演“按葫芦画瓢”的戏码,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