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九岁老戏骨,凭毛人凤眼神杀爆红,二十年龙套终出头(59岁的) 99xcs.com

《沉默的荣耀》中,他一个眼神让无数人感到“生理性恐惧”,他就是毛人凤的扮演者张晞临。

但谁能想到,这位“老戏骨”曾是印刷工人,33岁才被冯远征赏识入行,在长大了二十年龙套生涯后,59岁才终于爆火。

张晞临为何不要“铁饭碗”也要演戏?他又经历了什么才终于爆红?

铁饭碗,扔了

在电视剧《沉默的荣耀》里,有一个角色让无数观众感到了恐惧感。他不是青面獠牙的恶棍,反而声音轻柔,动作舒缓,甚至带着几分儒雅。

可就是这么一个人物,凭一个眼神就能让人脊背发凉。这个角色叫毛人凤,而赋予他灵魂的演员,是张晞临。

张晞临的演艺生涯,始于一场对人生的反叛。

上世纪80年代,他的人生轨道本该是那个年代无数人羡慕的范本。他在北京外文印刷厂当工人,那可是个实打实的“铁饭碗”,收入高,工作稳定,未来一眼就能望到头。

可张晞临偏偏是个“异类”,在机器轰鸣、油墨味刺鼻的车间里,他总揣着一本《演员的自我修养》。

工友们休息时打牌聊天,他却在角落里偷偷啃着书,在脑海里搭建另一个演员的演绎世界。

这份格格不入的渴望,终于在一个人的出现后彻底爆发,那个人是演员冯远征。

在冯远征的鼓励和引荐下,张晞临第一次走进了人艺话剧的排练场。

当他看到演员们在舞台上为角色争得面红耳赤,为一句台词反复揣摩时,他瞬间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

于是,在24岁那年,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震惊的决定:辞职。

父母气得几天不跟他说话,觉得他是在“瞎折腾”,把金饭碗当砖头给扔了。

可张晞临铁了心,1989年,他报考上海戏剧学院,却发现自己超龄了1岁。

为了抓住这最后的机会,他走了步险棋,把身份证上的出生年份改小了一年。

然而,在决定录取与否的三试中,面对着考官,他却选择了主动坦白。他把修改年龄的实情和盘托出,他宁愿被拒绝,也要一个干干净净的开始。

或许是这份坦诚打动了考官,他最终被破格录取。

二十年龙套路

进入上戏,因为年纪最大,他总被同学误认成老师,还因为总演父亲、大爷之类的角色,喜提一个绰号——“上戏的爹”。

为了弥补基础的差距,他成了学校里最拼命的人,每天清晨五点就起床练声,脸吃饭的时候都在琢磨台词。

毕业后,国家剧团向他伸来了橄榄枝,那又是一个稳妥的未来,但他再次选择了拒绝。

他渴望更自由的创作环境,不想被体制束缚住手脚,因为这个选择,可能促使他的成名又向后推迟了整整二十年。

那二十年,是他人生中最困顿的时期。

为了糊口,他什么都干,副导演、节目助理,在各个剧组间辗转。最难的时候,他连房租都付不起,只能蜷缩在朋友家的沙发上过夜。

他演了无数个叫不上名字的龙套、配角,在漫长的等待中磨砺自己。

他深信,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在《潜伏》里,他只有一个情报员的微末戏份,但他为这个人物设计了一个下意识摸口袋的动作,让这个一闪而过的人物有了瞬间的真实感。这种笨功夫,他坚持了二十年。

在片场,他就像一块海绵,疯狂吸收着养分。他会拿着小本子,悄悄记录张嘉益、孙红雷这些前辈的表演方式,研究他们如何处理细节、如何瞬间进入状态。

他始终认为,舞台是检验演员功力的最佳场所,所以即便后来小有名气,他依然坚持活跃在话剧舞台上。

他认为演员应该像水一样,服务于角色的容器,而不是彰显自我的棱角。

所以当《人民的名义》剧组找来时,他听闻剧组预算紧张,二话不说,选择了零片酬出演。在他看来,能和一群顶尖的演员同台飙戏,这种机会远比片酬珍贵。

老来得子惹争议

他演活了《黎明之前》里那个圆滑贪财却又保有人情味的齐佩林,让观众第一次记住了他这张脸。《人民的名义》里那个投机取巧而真性情的蔡成功,也是因为他而有了色彩,这个复杂的角色一度引发了巨大的社会热议。

但真正让他现象级爆红的,还是毛人凤。

他没有选择脸谱化的狰狞,而是用一种极度克制的方式去诠释这个人物的阴鸷。

他喝茶的姿态、敲击桌面的手指、看似波澜不惊的眼神,都成了暗流涌动的内心外化。他和于和伟的对手戏,更是张力拉满,让观众看得透不过气。

他的“眼神杀”成了网络热点,人们惊叹于他表演力量。

张晞临的生活,似乎也和他的事业一样,慢了半拍。直到45岁,他才和比自己小10岁的女演员朱敏闪婚。

为了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朱敏悄然放弃了自己的演艺生涯,成了他身后最坚实的后盾。

47岁,张晞临初为人父,老来得子的喜悦,让他对人生和角色有了更深层次的体悟。他曾计划,要一直工作到70岁。

这份迟来的甜蜜,却也让他深陷舆论风波中。

一段视频曾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视频里,他6岁的儿子调皮地用脚踹他的头,而他非但没有生气,脸上反而挂着宠溺的笑容。

一时间,溺爱的批评声四起,甚至有网友搬出了李双江之子的反面案例来警示他。

无独有偶,2022年,一则关于他在剧组“耍大牌”的传闻甚嚣尘上。

传言称,他在拍戏时因被群演扔的菜叶砸到而当场发飙,还踢了一名群演。然而,事件发酵后,那位所谓的“群演”却始终查无此人,事情最终不了了之,多被认为是谣言。

面对汹涌的舆论,张晞临选择了沉默。这种老派艺人式的反应,在今天这个讲求即时回应的网络时代,既显得格格不入,也难免会引来误解。

结语

回顾张晞临走过的路,他用大半生的时间,身体力行地证明了“出名要趁早”并非唯一的成功法则。真正的成熟,无关早晚,而在于你是否在属于自己的哪个时区里,为最终的绽放,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他的人生告诉我们,最好的时机,从来不是日历上的某个固定节点,而是当你的积累与沉淀,恰好与那个机遇迎头相撞的瞬间。对于张晞临而言,59岁的爆红,不是迟到,而是刚刚好的准点到达。

信息来源:

新华网《张晞临谈艺考艰难过往 认为角色都是复杂的多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