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咱们看影视剧的时候,总盯着演员上半身看,觉得画面里的人要么英姿飒爽要么浪漫十足,可谁能想到镜头往下移一点,全是令人笑喷的尴尬场面?
今天就来唠唠这些上半身精致、下半身放飞的幕后事儿,不少细节你可能头回听说。
先说古装剧里常见的骑马戏,咱们看演员在屏幕上策马奔腾,觉得帅极了,可实际拍摄哪有那么容易?
譬如吴磊在《我和我的父辈》里那段骑马戏,本来想他肯定是骑真马拍的,后来找出居然是在一块木板上完成的。
他得自己晃动手臂、调整身体姿势,模仿骑马时的武术,后期再把背景合成上草原或者树林,配上马蹄声,才有了咱们看到的飒爽劲儿。
这演员的表现力和后期的技术,少一个都不行。
不光骑马戏有门道,偶像剧中的公主抱,那套路也不少。
林更新在《楚乔传》里抱赵丽颖的场景,镜头里看着特别浪漫,好像林更新轻轻松松就把人抱起来了。
可实际上呢?赵丽颖是坐在一个箱子上的,林更新就只需要摆出抱人的姿势,再配合镜头仰拍,就把公主抱的效果做出来了。
搞不清的观众还真以为男演员体力都这么好,其实都是镜头和道具的功劳。
非常有意思的还得是仙侠剧或者古装剧里的下半身放飞,《陈情令》里王一博和肖战上半身穿着锦袍,风度翩翩的样子圈了不少粉,可镜头往下一拉,俩人居然穿着大裤衩。
这也能理解,拍戏时间长,上半身要符合角色形象穿得正式,下半身镜头拍不到,穿宽松的大裤衩能舒服不少。
不光他们俩,后来还听说《琉璃》剧组也有类似情况,演员上半身是仙气飘飘的古装,下半身就踩个拖鞋,画面感一下就出来了。
除了这些刻意设计的反差,还有些是因为客观条件没办法,剧组和演员只能想办法妥协。
就说反季节拍戏这事儿,很多影视剧拍摄周期紧,冬天要拍夏天的戏份,夏天要拍冬天的戏。
演员上半身得穿符合季节的衣服,比如冬天拍夏天戏,上半身就穿薄衬衫或者裙子,看着清爽,可下半身呢?就得裹着棉被,或者贴满暖宝宝。
《庆余年》里张若昀就有过这经历,上半身是夏装,下半身裹着羽绒服,拍的时候还得忍着不发抖,生怕漏出破绽。
这对演员的专业度要求真挺高的,还有演员的身高差问题,为了让镜头里的角色看着更般配,剧组也得想各种办法。
鞠婧祎拍戏的时候,经常会在脚下垫块木板,这样跟对手演员搭戏时,身高比例就好看了。
罗云熙则会穿内增高鞋,悄悄弥补身高差。
《长歌行》里迪丽热巴和吴磊也遇到过类似情况,有时候会用道具台阶,让俩人站在不同高度,保证镜头里的效果。
如此看来,这些小心机其实都是为了让作品更好看,也不算什么藏着掖着的秘密。
现代影视剧还特别依赖绿幕和特效,很多看似唯美的场景,其实都是在绿幕前拍的。
胡歌在《琅琊榜》里泛舟吹笛的镜头,看着是客舟天地间,星河皆入眼的意境,可实际拍摄时,他就是在一个小水池的船上,周围全是绿幕,后期再把湖水、星空合成进去。
陈晓在《梦华录》里有段受伤匍匐前进的戏,看着像是在陡峭的大山里,其实就是在一个小土堆上拍的,全靠镜头角度和后期特效营造氛围。
本来想这些场景肯定是去实地拍的,后来才找出,如今的技术已经能把假场景做得这么真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反差有时候也会让观众觉得情感错付。
比如《甄嬛传》里安陵容的冰上一舞,当时看的时候觉得特别美,后来才知道是在木板上跳的,靠特效合成了冰面效果。
有观众就调侃说这么多年的情和爱终究是错付了,但也不能这么说,影视剧本身就是艺术创作,不是纪录片,只要演员演得好,故事好看,这些幕后的小技巧其实也没必要太较真。
当然,也不是所有剧组都这么用心,有些剧组就挺敷衍的。
比如拍骑马戏,连假马都不用,直接让演员在木板上瞎比划,后期合成的效果还特别假,一看就很违和。
毫无疑问,这种做法不光影响作品质量,也会让观众觉得不被尊重。
毕竟观众看剧是想享受好的故事和画面,不是看粗制滥造的五毛钱特效。
好在还有很多敬业的演员,就算拍摄条件艰苦,也会认真完成每一个镜头。
袁姗姗在《宫锁连城》里拍花瓣浴戏,实际拍摄时水池里的水可能又凉又脏,可她还是砥砺调整状态,浮漾出非常好的效果。
杨紫在《香蜜沉沉烬如霜》里拍冬天跳湖的戏,下半身绑着热水袋还是冷得发抖,但她还是秉持拍完了。
很显然,这样的演员才值得观众爱,他们的敬业也让这些反差背后多了一份感动。
影视剧中上半身和下半身的反差,有技术原因,有行业规则,也有演员的无奈和敬业。
咱们看剧的时候,不用因为知道了这些幕后真相就否定作品的价值,毕竟影视剧的核心是带给咱们情感共鸣和美的享受。
同时也希望剧组能多花点心思在作品质量上,少点敷衍,多给观众带来一些真正精彩的好剧。
毕竟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用心做的作品,大家肯定能感受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