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龙八部》是金庸所创作的十五部小说中篇幅最长的一部,共有五十回。其剧情曲折复杂,充满了多重悬念与高潮,令人久久回味。尽管如此,故事中仍有许多值得深思的细节,令人期待金庸能够创作续集。遗憾的是,金庸直到去世,也未能写出《天龙续集》。
很多人可能会问,这篇小说有什么值得续写的?若只论段誉和虚竹两位主角的故事,便足以让人期待续集的诞生。尤其是段誉的后续,他不仅是大理段氏的继承人,还与后来的武林人物“南帝”段智兴有所关系。段誉在“后天龙时代”中的经历,以及他是否与独孤求败有过一战,至今仍然令人好奇。毕竟,段誉是否真的败给了独孤求败,背后隐藏的故事仍有许多未解之谜。
剑术超群的段誉
在武林中,许多习武之人都渴望变得更强,这是他们始终不渝的追求。但也有一些人,这种执念远远超出了常人的理解,他们便成了所谓的“武痴”。独孤求败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那“剑魔”的外号,并非意味着他邪恶,而是因为他沉迷于剑道,修炼到极致,甚至可以说是“剑痴”。从他的墓志铭中,可以看出他对一生中的对手未能遇到对手的遗憾:
“纵横江湖三十余载,杀尽仇寇奸人,败尽英雄豪杰,天下更无抗手,无可奈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呜呼,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
作为剑术无敌的高手,独孤求败自然视任何有潜力的剑客为挑战对象,而段誉,作为一位剑法高超的武者,必然引起他的兴趣。尽管段誉所使用的六脉神剑看似是指法,但金庸在书中多次提到,这门武功实为一种剑法。六脉神剑的精髓在于将一阳指的劲力凝聚在指尖,化为无形的气剑,能够伤敌无形。随着故事发展,段誉对六脉神剑的掌握逐渐熟练,已堪称一流高手。
因此,若独孤求败知道有如此一位剑法高明的武者存在,怎会不想与他一较高下?
段誉与独孤求败的对决?
若段誉真与独孤求败交过手,结果几乎已是注定——段誉必定败北。独孤求败在墓志铭中提到“纵横江湖三十余载,未曾败给任何一位高手”,这并非夸大其词,而是事实。段誉虽技艺非凡,但与独孤求败相比,差距仍然显著。
然而,段誉并非只有六脉神剑一门绝技。他的凌波微步同样是非常强大的武技,能够让他迅速移动,避开攻击。甚至可以在面对任何强敌时,占得先机,进攻或撤退都游刃有余。即使独孤求败的身法更胜一筹,能够接近段誉,段誉依然能利用北冥神功吸走对方内力,化解危机。曾有多次,段誉利用这招将强敌的内力吸走,甚至让鸠摩智等高手也难逃这一神技的“吸引”。
从段誉的结局来看,他最终选择了出家,放弃了江湖的纷争。金庸在新修版的《天龙八部》中补充了一段关于段誉的记载:“据大理国史籍记载:大理(史称‘后理’)宪宗宣仁帝段誉,登基时年号‘日新’,后改文治、永嘉、保天、广运,共有五个年号,其后避位为僧,一共做了四十年皇帝,传位于其子段正兴。”
作为段誉这样的人物,若非遭遇了重大变故,怎会轻易选择出家?这背后可能隐藏着段誉与独孤求败之间的某种约定:或许段誉在败给独孤求败后,承诺不再过问江湖,甚至永远放弃使用六脉神剑。
南僧一灯的推测
在《神雕侠侣》中,段誉的后代段智兴成为了出家僧人,法号一灯。尽管他已不再是昔日的武痴,但他对于过往的记忆依然深刻。当他遇到杨过时,曾对杨过使用的剑法感到疑惑,甚至表示无法识别其武功。这一段描写间接证明了独孤求败与段誉并未交过手。
“南帝”段智兴见杨过的剑法后,感到十分奇怪,心想:这个少年不过二十多岁,竟能与当代一流高手裘铁掌打成平手。自己见多识广,却无法辨识杨过的武功。这一细节说明,独孤求败与段誉之间的那一战,应该并未发生。
所以,段誉选择出家,并非因为与独孤求败的对决,而是出于个人的选择与境遇。至于段誉与独孤求败谁强谁弱,这个问题仍然没有确凿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