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载来源:电影杂志(dianyingzazhi8)
在影迷圈传了十年,几乎成了“港片都市传说”的《风林火山》,终于在这个档期揭开了面纱。
从2015年构思剧本、2017年正式开机,到中途遭遇疫情、后期资金断裂、演员不合等风波,这部投入4亿港币的作品,上映首日排片占比仅6.8%,截至今晚7点半票房1847万,全档期预估1.5-2.5亿元,远远追不上高额成本。
评价更是彻底劈成两半。
有人被金城武、刘青云们的冷峻造型,以及飘雪的铜锣湾、隧道里的大床这些超现实画面震撼到失语。
也有人盯着银幕里慢吞吞说话的角色、碎片化的情节,一脸懵地吐槽“看不懂,全程在装酷”。
其实要搞懂这份争议,先得把它被风格化外壳裹住的剧情线慢慢理开。
这部片的故事内核不算复杂,只是太多“形式感”让它显得晦涩。
故事的起点,是一场打破地下秩序的暗杀。
香港贩毒集团的老当家意外身亡,整个地下世界瞬间陷入权力真空。
老当家的两个儿子成了格局的关键。
大儿子被迫颠沛流离在外,次子李雾童(金城武 饰)选择留下,他没打算延续家族的贩毒生意,反而抛出了一个彻底的“洗白计划”。
全面禁止毒品交易,转而投身成本极低、利润极高的止痛药产业。
在李雾童看来,止痛药没有毒品那样泾渭分明的黑白界限,它的买家可能是普通上班族,卖家也不必是传统意义上的“罪犯”,却能让这座城市里每个藏着隐痛的人都离不开它,这既是家族上岸的路径,也是他掌控局面的新手段。
为了推进这个计划,李雾童开始系统性清除旧障碍。
那些不愿配合转型、还想靠贩毒牟利的家族元老,以及可能泄露计划的边缘人,都成了他雇来的杀手的目标。
古天乐饰演的程文星,就是这场清除计划里最特殊的“工具人”。
他是个穷得只剩钱的佣兵,打开储物柜能让钞票涌一地,却依旧麻木地接下每一个危险任务,甚至会为了“职责”亲手杀害负伤的同伴。
支撑他活下去的不是欲望,而是“等死”。
早年他误杀了一位入狱同行的全家,对方出狱后,他必须用自己的命来偿还这份债,这份宿命感让他对一切都提不起劲,只机械地完成任务,等待最终清算的到来。
与此同时,警署缉毒科的王志达(刘青云 饰),早已偏离了警察的轨道。
老当家死后,黑白两道的制衡被打破,他反而找到了捞取利益的空隙。
表面上是负责缉毒的警探,暗地里却和犯罪集团勾结,一边“扫毒”一边“贩毒”,所有动作的终点只有一个。
攒够钱带女儿移民。
但他和女儿的关系透着说不出的诡异。
女儿患有哮喘,他却在家肆无忌惮地抽烟。
床头明明放着水杯,女儿却要自己起床去接水。
就连难得的拥抱,都要女儿先踢他的膝盖、让他半跪下才肯靠近。
这种疏离不是剧情里的“伏笔”,更像是他长期在黑白边缘游走后,对“亲情”只剩下形式认知的麻木。
更复杂的线索缠在卧底身上。
导演麦浚龙亲自饰演的麦浚贤,是警方派进犯罪集团的卧底,却因为常年扮演假身份,陷入了严重的精神分裂。
他分不清现实和虚构,把那些用来伪装的谎言当成了自己的真实面貌,甚至记不起自己原本是谁。
而操控这条线的,正是李雾童的女友刘青云(高圆圆 饰)。
她借着心理医生的身份,悄悄对麦浚贤进行精神控制,最终让他在医院里绑满炸药,喃喃自语着“先毁灭,再重生”,按下了引爆器。
这场爆炸不只是清除医院里的关键证人,更制造了一场公共危机,彻底搅乱了地下社会的旧秩序,而麦浚贤自己,只留下一具破碎的尸体,没等到他口中的“重生”。
随着剧情推进,各条线索开始密集碰撞。
王志达为了拿到更高的“分成”,决定出卖同为警方卧底的任贤齐饰演的角色。
他没有太多情感挣扎,只因为“身份暴露可能牵连自己”犹豫了片刻,随后便干脆利落地把对方的信息交了出去。
而那位卧底得知消息后,也没有反抗或逃跑,只是带着“认命”的平静,坦然迎接了死亡。
李雾童的洗白计划看似顺利,却没发现刘思欣的背后还有更高层的“意志”,他以为自己是掌控者,实际上只是对方的傀儡,就连他两次用锤子砸墙发泄情绪,也更像是在假装“有情绪”,而非真的痛苦。
影片的高潮来得猝不及防。
梁家辉饰演的角色一直站在局外旁观,在所有人都以为李雾童能坐稳新位置时,他突然扣动扳机,结束了李雾童的生命,也让这场持续已久的权力游戏,以一种潦草又残酷的方式画上了句号。
当我们把这些剧情碎片拼起来,会发现麦浚龙要讲的从来不是“警匪斗”,而是一则裹在“末世香港”壳子里的寓言。
他刻意剥离了现实香港的亚热带燥热,用漫天飞雪、褪色的灰调广告牌、永远定格的黑夜,把这座城市变成了一座“绝望之城”。
没有天亮的时刻,没有未来的可能,只是毒贩、警察、杀手们相互厮杀的斗兽场。
这种设定和他当年的《僵尸》如出一辙,都是让“形式感优先于逻辑”。
李雾童睡在隧道中央的大床上,不是为了“合理”,而是为了凸显他的权力与孤独。
王志达跨过中枪平民的尸体时面无表情,也不是“冷血”的伏笔,而是为了强化“麻木”的氛围。
影片里的每个角色都像被抽走了“活人”的温度。
李雾童压抑到只会用砸墙发泄情绪,王志达自私到丢失了基本的父爱,程文星麻木到等待死亡,他们身上没有传统港片里“底层挣扎的光亮”,只有一片化不开的黑。
这种“黑到底”的设定,很容易让人想起《无间道》,但两者最大的差别,在于“人情味”。
《无间道》里的陈永仁,有黄Sir送的生日礼物手表,有肝胆相照的兄弟,有无法相认的女儿,这些情感是他在地狱里负重前行的意义。
而《风林火山》里的角色,更像是没有灵魂的提线木偶。
程文星照顾完负伤的同伴,会立刻施虐般地强调“我不是你的同伴”。
李雾童和刘思欣相拥时,姿态里满是支配与被支配的疏离。
就连王志达和女儿的互动,都像是在完成“父女”的任务。
这种“抽空情感”的选择,让影片成了一个“绝对零度”的世界,没有希望的幻觉,却也让观众很难共情。
任贤齐饰演的卧底死时,我们只能说出“残酷”两个字,却生不出半分惋惜。
李雾童被枪杀时,我们看到的只是“权力游戏的终结”,却感受不到他作为“人”的痛苦。
就像有观众吐槽的,“整部片像是一场摆姿势的大片”,所有人说话都慢吞吞带着文艺腔,铜锣湾枪战里刻意加的慢镜头,让动作戏没了该有的快感。
即便有传言说原本有7小时的素材,剪成2小时后导致叙事破碎,但核心问题从来不是“删减”,而是故事体量本就撑不起“电影”的形式,角色们成了“帮导演讲台词的工具人”。
联系到现实里的港片现状,《风林火山》更像一面镜子。
它映出了港片创作者的“不甘心”。
想摆脱传统警匪片的套路,想加入更宏大的寓言和美学追求。
却也映出了“力不从心”。
当野心超过了叙事能力,当形式盖过了情感,再豪华的阵容、再极致的画面,也撑不起一部“能打动人心”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