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银屏如何双向奔赴? 99xcs.com

演员该从舞台走向银屏,还是从银屏走上舞台?18日,乌镇戏剧节小镇对话上,饶晓志、陈明昊、尹昉、杨超越在西栅评书场围绕这一话题展开交流,道出“舞台银屏、双向奔赴、多重收获”的核心母题。

对于杨超越而言,参演饶晓志导演的《你好,疯子!》是“从唱的变成说的”。她坦言,舞台表演更连贯,能大胆做肢体动作,而镜头前过度动作会抢戏。“学习舞蹈让我更了解身体,以前没这种认知,现在会主动找自己的‘开关’。”初登话剧舞台,她最怕卡词,“不想就没有,一想就出现”。乌镇话剧《人类之城马拉松》的独角戏让爱冒险的她心生向往:“羡慕女演员对身体的百分百掌控。”被问及如何保持热爱,她表示:“能坚持热爱的事很幸福,热爱值得被看见。录综艺需整天亢奋,不然观众感受不到能量,爱这个世界就会得到反馈。”

陈明昊常被问起影视与舞台的差异,他认为“演员是鲜活的生命体,两者现场感受截然不同”。在他眼中,舞台是与简单的自己相处,“孤独却很爽,像建立一座精神之城,任时间从身体流逝”;影视更侧重合作,“一边是井井有条的工业模式,一边是能发现未知的原始作坊,各有水深火热与风平浪静”。面对自我怀疑的提问,他回应:“要找到通透舒畅的状态,直面问题就好。”他同样向往独角戏:“舞台演出是危险时刻,需要坚定信念,排练就是激发潜能的过程,就像德国戏剧工作坊里说的‘脚是演员的眼睛’,要激发出神性的自己。”

舞蹈演员出身的尹昉话剧经验虽不多,但一部《浮士德》让他颇有感悟。他觉得舞台是试错过程,影视需快速进入状态、直奔目的。“从小对身体的全面认知,既打开了可能性,也让我看清局限,这能帮助影视创作中挖掘身体体验。”他偏爱舞台的长时间排练,“戏剧跨度更大、探索性更强,比如戏剧能演外国戏,影视就很难。”谈及当下环境,他直言:“到处都是屏幕的时代,在场感反而更珍贵。剧场守住了人类实体存在的底线,现场发声难被AI取代,也难被数字化和算法应用。”对于入门级作品,他认为“无高低之分,取决于个人喜好,戏剧节就是走进剧场、与自己品味和情感相遇的好机会。”

舞台与影视并重的饶晓志以主持人身份串联对话,也分享了跨界感悟:“有人误解舞台剧演员演影视‘起范儿大’,其实两者是生动与还原真实的不同感觉。”他坦言,舞台剧导演搬上舞台后便失了控制力,而影视剪辑阶段仍能调整,“各有快感,舞台剧台下与台上呼吸同频的舒适感,满足感或许比电影更丰富。”关于AI话题,他并不悲观:“即便电影可能被取代,话剧也无法替代,我们只需把AI工具化即可。”

文/本报记者郭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