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霆锋能红,是我欠他妈妈一条命。”——王晶把这句话说得理直气壮,又带点江湖气。最新一期个人访谈里,他对着镜头猛抽一口雪茄,烟雾背后,是一段横跨近半个世纪的“人情债”。
故事的开篇要倒回到1976年。那一年,香港电视史上最长剧集《狂潮》开播,129集体量,让首次担纲男主角的周润发一夜爆红,也让饰演“蛇蝎美人”雷茵的狄波拉成为全城话题。王晶回忆,自己还是TVB小场记,每天跟在父亲王天林身后跑龙套,最常看到的画面,就是狄波拉踩着十厘米高跟鞋,风风火火冲进棚里,一甩长发,全组目光都被吸走。“那时候美女不化妆,她一抹口红就艳压群芳,我爸说,这女孩注定是大明星。”
更大的惊喜在后面。1981年,王晶首执导筒,拍赌片《千王斗千霸》,原定男主角谢贤嫌邵氏片酬太低,当场拒演。新人导演资金有限,眼看项目就要黄,狄波拉一句“四哥,给后生仔机会啦”,硬是把谢贤的片酬砍到半价,还附带“拍完请吃鲍鱼”的口头协议。电影最终票房破千万,王晶站稳脚跟,也牢牢记住了“谢家恩情”。
所以1996年,当16岁的谢霆锋背着吉他站在红馆出道发布会时,王晶几乎想都没想就推掉手头的项目,跑去站台。当天阵容豪华到离谱:成龙、陈百祥、杨受成亲自压阵,镜头扫过去,半个港圈都在。王晶在台下喊得最大声:“谢家的事,我一定帮!”
帮,可不是嘴上说说。1999年,谢霆锋凭《谢谢你的爱1999》横扫乐坛,王晶立刻递上电视剧剧本《小鱼儿与花无缺》。当时小谢正当红,档期以小时计,王晶咬牙承诺“31天拍完,每天保证6小时睡眠”。为了抢人,他把文武戏交叉拍,动作组凌晨三点吊威亚,文戏组早上七点拍内景,硬是在极限时间里交出作品。剧集2005年播出,平均收视38点,最高43点,谢霆锋的“花无缺”成为一代白月光,也奠定了他影视双栖的巨星地位。
2011年,两人又合作电影《财神客栈》。王晶原本想撮合谢霆锋与周迅主演剧版《神雕侠侣》,因小谢演唱会排期太满,最终搁浅,但这段“意难平”至今被粉丝念叨。王晶笑言:“他不像他爸那么自我,肯听意见,又玩命。”拍《财神客栈》时,谢霆锋坚持真打,手腕骨裂仍吊着绷带继续拍,王晶一边心疼一边偷乐——“这就是巨星苗子,命里带火。”
相比之下,妹妹谢婷婷的星途就显得“佛系”。2009年,27岁的谢婷婷结束加拿大闲赋生活,被父母“抓”回香港。狄波拉再次出动,把女儿送进王晶公司。王晶给她量身定做《绝色武器》《猛鬼爱情故事》,砸资源、请老戏骨配戏,甚至安排她走伦敦时装周博国际曝光。可谢婷婷一年只肯拍一部戏,其余时间环游世界,偶尔被拍到在兰桂坊喝下午茶,也毫不在意人气高低。2018年,她宣布生女,父亲身份成谜,随即全面退圈。王晶在采访里摇头:“她命太好,没饥饿感,红不红无所谓。”
谈及两兄妹的差异,王晶总结得直白:“霆锋是‘我要红’,婷婷是‘要我红?算了’。”一句话,道尽娱乐圈的残酷真相:人脉能开门,却撑不起一辈子;资源能加码,却买不来观众缘。谢霆锋的“拼命三郎”基因,让他从舞台摔下十几米照样爬起来唱;而谢婷婷的西洋洒脱,注定她不适合被镜头追逐。
节目最后,主持人问王晶:“如果狄波拉现在再叫你帮谢家,你还会帮吗?”王晶吐着烟圈笑:“债早还清了,但情还在。只要霆锋开口,我随时写剧本;婷婷想回来,我也留一个角色。江湖嘛,讲的是义气。”
观众这才明白,香港娱乐圈那句老话——“一代新人换旧人”——其实还有下半句:旧人留下的情分,才是新人脚下的台阶。谢霆锋能一跃而起,是因为母亲早在70年代就为他铺好了跳板;而他自己的拼命,才让这块跳板变成通天梯。至于是“命好”还是“努力重要”,王晶用30年的合作史给出答案:人脉给你门票,努力决定你能不能留在舞台中央;两者缺一不可,却终究要靠个人把“光环”走成“星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