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栏目曲苑杂坛停播,姜昆是幕后推手?(王牌对王牌曲苑杂坛) 99xcs.com

曲苑杂坛曾经是中央电视台的王牌节目,深受观众的欢迎和肯定。从1991年开始播出到2011年停播,整整20年的时间。这样一个王牌节目好端端的停播,实在令人遗憾感慨,扼腕唏嘘不已。那么,谁是扼杀这个王牌栏目的幕后推手呢?

1991年,汪文华受命创建曲苑杂坛栏目,她不仅是该栏目的创始人和制片人,还担任主持人。节目中设有多个板块,包括快活林、笑不笑由你、惊险奇观以及杨柳新枝等,节目内容涵盖了相声、小品、魔术、杂技、评书、笑话、马戏、说唱等各种艺术形式,同时还精选国外精彩的杂技表演。汪文华用一档节目将所有的曲艺都笼络到了一起,给曲艺从业者提供了一个展示才艺的舞台。在那个娱乐项目匮乏的年代,她的创新和突破,迅速取得了成功。

曲苑杂坛成就了洛桑、韩兰成、于小飞、邹德江等相声、小品新秀,极大丰富了观众的文娱生活。这些演员能在这个舞台上走红,曲苑杂坛居功至伟;将各种曲艺走进人们的视线和生活之中,汪文华功不可没。

曲苑杂坛人气暴涨,迅速跃升为央视的王牌栏目,收视率超过了综艺大观和正大综艺,汪文华被评为全国电视节目最佳主持人之一。当时,曲苑杂坛成为许多曲艺演员的跳板,并迅速走红成为明星。

这么一档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王牌节目,突然在2011年被迫下架停播,让无数热爱曲艺的观众感到惋惜和失望。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一档拥有如此长寿的节目中途夭折了呢?

坊间传言,时任曲协副主席姜昆是曲苑杂坛停播的幕后黑手。

姜昆曾对曲苑杂坛的主题歌进行了诟病。之后,又联合马季、冯巩、刘兰芳等人联名致信央视,对曲苑杂坛片头曲的“倒字”现象提出意见和看法。认为开头句中的‘相声’和‘小品’的个别字发音有问题。在歌曲中,本应四声的‘相’变为了三声,导致“相声”唱成了“响声”;而‘品’字则由三声变成了二声,使得“小品”被唱成了“小萍”。这种倒字的演唱方式违反了曲艺的规则,也误导人们并传播错误信息。央视对姜昆等人的批评很重视,责成栏目组对这首歌曲进行改编整改。

片头曲的改头换面,使先前的韵味顿时大打折扣,人们对此反响很大。不少观众认为,唱歌的发音不能跟说话发音一个样,特别是曲艺节目,要的就是这个“翘音”,听的就是这个韵味。经姜昆这么一折腾,使曲苑杂坛的观众流失不少,口碑呈断崖式下跌。一档王牌节目就这样在指责和议论中苟延残喘。

停播的原因,众说纷纭,但都不得要领,只有栏目的策划人兼主持人汪文华知晓内情。

汪文华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了一些内幕。她说,姜昆曾找过她,希望央视能够在曲苑杂坛栏目中举办一个相声专场,并希望央视在宣传等方面提供支持和配合。然而,汪文华拒绝了这一要求。她认为栏目属于国家电视台,不能滥用权力来宣传个人,为哪个人树碑立传。如果姜昆想上曲苑杂坛,可以通过向相关部门提交申请等方式来寻求合作。

姜昆因为自己的专题节目无法在曲苑杂坛上播出,心怀不满,颇有怨言。本来片头曲的“倒字”问题已经解决了,但姜昆没有就此罢休,继续对曲苑杂坛提出严厉批评,公开发难,说曲苑杂坛对相声有误导贬低之嫌。曲苑杂坛栏目组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节目质量越来越不尽人意。当然,也不能忽视自媒体的兴起和娱乐渠道的增多对曲苑杂坛的影响。这档王牌节目就这样在“天灾人祸”中走向了衰亡。

综合来看,曲苑杂坛的停播,姜昆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即便排除公器私用、打击报复的嫌疑,姜昆也是难辞其咎。

姜昆是曲协副主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多年担任央视主持人,有一定的人脉和资源;即将接任曲协主席之位,又是相声大家,其批评意见相当有分量。俗话说,做成一件事得付出很大的心血,但要毁掉它则不费吹灰之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姜昆的嫌疑最大。

曲苑杂坛虽然由央视主办,但客观上也可以说是曲协的招牌,汪文华干了曲协没有干成的事,善莫大焉。按一般常理来讲,自己的孩子有不足,热情帮助完善就是了,即便央视有停播的意思,曲协也应该出面协商把栏目留住。可是,曲协竟然眼看着自家的孩子有夭折的危险而不救,站在岸边看河涨,是不是太反常了?

姜昆对此也曾解释说,曲苑杂坛的停播跟自己没有一点关系。人们也相信姜昆作为曲协副主席也不可能有这个权力,但可以从中作梗呀。既然跟汪文华没有过节,发现问题就应该坦诚的找汪文华沟通、商量,为什么绕开汪文华而直接向央视举报呢?为什么不组织高质量的节目重振栏目辉煌呢?作为曲协领导,为什么对曲苑杂坛的停播无动于衷呢?

联想到姜昆当上曲协主席后,对振兴相声做出贡献的郭德纲实施打压、贬损、诋毁的种种手段,我们可以说,姜昆对曲苑杂坛栏目的停办负有一定的责任。不作为,任其自生自灭;耍手腕,自砸曲协招牌;乱作为,推其走向消亡。

结论不言自明,曲苑杂坛栏目停播的幕后黑手昭然若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