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9日,赵荀发了一条视频,配字挺轻松:十年,重新认识一下,我是赵荀。
点开一看,我后槽牙都凉了——
10年前,拍《我是特种兵》续集,他坚持不用替身,亲自吊威亚。
升到三楼高,“嘣”一声,钢丝断了。
人直挺挺拍在水泥地上,当场昏迷。
ICU里躺了72小时,医生下三次病危,骨盆里打进三颗钢钉,才算把命捡回来。
视频里,他掀起上衣,三道疤像大蜈蚣,顺着腰爬。
弹幕刷成一片:原来李二牛真不是演的,是拿命换的。
我却盯着他眼角一道小疤,想起2013年冬天。
那时我追《利刃出鞘》,一边骂反派,一边把李二牛当“兵哥哥天花板”。
室友笑我花痴,我嘴硬:“人家硬朗!”
哪知道,镜头里他翻窗跳楼的帅,背后全是真摔。
赵荀在视频里说得淡:
“医生告诉我,以后不能跑跳,不能负重,不能再拍动作戏。”
“我当时第一反应是——完了,饭碗砸了。”
这一句,把我拉回现实。
谁不是这样呢?
以为年轻就是永动机,加最晚的班,熬最长的夜,结果体检报告一出来,瞬间老实。
我去年搬水桶,把腰扭了,躺了三天,跟领导请假,屏幕那头只回一句:尽快回。
那一刻,我明白赵荀说的“饭碗砸了”是啥滋味。
可他挺过来了。
不能打,就留长发、减重、改戏路,从硬汉变成“斯文败类”。
有人喷他“娘”,他笑笑:“我得先活下来,才能谈帅。”
一句话,把我说红了眼。
视频最后,他对着镜头鞠躬:
“对不起,让你们等这么久;谢谢你们,还愿意看我。”
我啪一下点了赞。
不是同情,是感谢——
感谢他把伤疤揭开,让我们看到:英雄也会掉血,只是回血姿势更沉默。
第二天,我把他的故事转给公司群里,附上一句:
“都悠着点,咱们挣的是钱,不是命。”
群里难得安静,平时卷到凌晨的小哥回了个“收到”。
我忽然懂了,赵荀发这条视频,不是卖惨,是给大家提个醒:
别拿身体硬刚梦想,该怂就怂,留得命在,才有后来。
就像他在评论区回复粉丝:
“钢钉不会发芽,但还能走路,还能演戏,还能陪闺女长大,够了。”
够了,两个字,比任何鸡汤都结实。
晚上下班,我破天荒没点外卖,自己煮面,加个蛋。
边吃边想:也许我该去把拖了两年的胃镜约了。
毕竟,普通人没有威亚,也会摔——
摔在报表、摔在加班、摔在“再等一等”。
感谢赵荀,用三条疤告诉我们:
停下来,不丢人;躺一躺,天不会塌。
命只有一条,别拿它赌“再来一条”。
愿我们都能像他一样,摔完10米,还能好好走完后面的路。
【感谢关注,本文为个人见解,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