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14年前,林志玲在春晚舞台上光芒四射,是无数人心中的完美女神。
如今50岁的她,却被拍到膝盖有淤青,走路佝偻,眼神飘忽。
从"最接近天使的女人"到被质疑"家暴"的日本主妇,这中间发生了什么?温柔真的能战胜一切吗?
14年,从春晚女神到日本主妇,林志玲到底经历了什么?
14年的时间,足以改变什么?足以让一个站在春晚舞台上的女神,变成一个在厨房里忙碌的普通女人。
那个说话嗲嗲的、让无数男生心动的志玲姐姐,如今却成了网友口中"严重日化"的典型,春晚舞台上那身淡紫色礼服,至今还在许多人记忆里发着光。
可现在的她,头发盘成日式发髻,妆容淡得几乎看不见,活脱脱一个日本家庭主妇的模样,金世佳曾说她"最接近天使",这个评价多么精准。
天使是什么?是纯洁,是美好,是让人仰望的存在,可天使也会选择落地,选择过普通人的生活。
1974年出生的林志玲,15岁就被星探发现,第一条广告就拿到6万台币,多伦多大学西洋美术史和经济学双学位,这样的学历在娱乐圈里少见。
2004年主持金马奖,一晚八套礼服,成为全场焦点,和刘德华、梁朝伟的"爱的抱抱",至今还是经典画面,那时候的她,是多少人心中的完美女神?
可就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她选择了爱情,选择了黑泽良平,一个在日本并不算出名的男人,2019年6月27日,她在微博上公布婚讯:"爱与勇气,我结婚了。"
消息一出,有人惋惜,有人愤怒,更多的是不解,为什么偏偏是日本人?为什么是这样一个看起来"配不上"她的男人?
婚后的林志玲,变化肉眼可见,走路不再是自信的大步流星,而是畏畏缩缩的小碎步,说话不再是温柔大方,而是带着一种小心翼翼的谦卑。
最让人心疼的是,她膝盖上的淤青反复出现,虽然工作室解释是"不小心撞到",但网友的质疑从未停止,更让人唏嘘的是,她逐渐退出了大陆市场。
那些国际大牌的代言,一个个到期不再续约,2023年,她发文说要减少演艺工作,专注家庭和公益,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那个曾经横跨模特、影视、综艺的多栖艺人,真的选择了回归家庭。
温柔不是软弱,而是需要更大勇气的力量
温柔是什么?很多人以为温柔就是软弱,就是没有主见,就是任人拿捏,但林志玲用她的选择告诉我们:温柔不是软弱,就像水不是软弱一样。
水能穿石,不是因为刚强,而是因为坚持,温柔的力量,恰恰在于它的坚韧,想想看,你身边那些真正有力量的人,往往不是声嘶力竭的,而是温和而坚定的。
林志玲的温柔,从小就刻在骨子里,出生在富裕家庭,妈妈和外婆都是大家闺秀,她从小就被要求温良待人。
这种温柔,不是装出来的,而是深入骨髓的修养,面对外界的质疑,她从不急于辩解,被说成"花瓶",她只是笑着说:"女孩子要展示自己。"
这种从容,这种淡定,难道不是一种力量吗?选择黑泽良平,很多人不理解,但只有林志玲自己知道,这个男人给了她什么。
2018年,她父亲病重去世,那段时间她情绪崩溃,黑泽良平每天给她发消息,陪她聊天到深夜,有一次她哭着睡着了,醒来发现电话一直没有挂。
这种默默的陪伴,这种无声的守护,打动了她,爱情有时候不需要轰轰烈烈,需要的是细水长流的陪伴,婚后的生活,外界看到的是"日化",是"卑微"。
但林志玲自己选择的,可能是一种内心的平静,她不再需要每天保持完美的形象,不再需要在镜头前强颜欢笑。
她可以做真实的自己,可以素颜,可以随意,可以不完美,这种选择,难道不需要勇气吗?面对全世界的期待,选择做自己,这需要多大的勇气!
温柔的力量,还在于它的包容,林志玲从不回应那些关于家暴的传闻,从不解释那些关于出轨的猜测,她用沉默来面对世界的喧嚣,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选择。
这种包容,这种大度,难道不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力量吗?我们总喜欢用强者弱者的二元对立来看世界。
但林志玲告诉我们,世界上还有第三种可能:温柔而坚定,这,就是温柔的力量。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言承旭
当我们听到言承旭说"要用力抱紧每个人"时,心里是不是某个地方被触动了?这句话,他在节目上说的时候,眼神里有藏不住的遗憾。
那种感觉,就像...就像你弄丢了最珍贵的东西,言承旭和林志玲的恋情,是两代人的青春记忆,2002年因拍摄广告相识,2005年被拍到同游纽约。
照片里,言承旭帮她拎包,她笑着递水,男帅女美,多么般配!所有人都以为他们会走到最后,但生活总是不按剧本走。
2005年,林志玲坠马受伤,腿骨骨折,媒体拍到言承旭乔装成医护人员去医院探望,在病房外站了半小时才离开,这个细节,多么动人!
但他见到林志玲的第一句话,却是责备:"你怎么这么不小心?"言承旭出身不好,性格敏感忧郁,在这段恋情中始终不敢推进。
两个人的性格,注定了一个悲剧的结局,2010年,他们分手了,林志玲的经纪人回应:"两人只是回到朋友关系,没有不好的事发生。"
言承旭在自传里只写:"我们都太年轻,没学会怎么珍惜。"多么遗憾!多么意难平!多年后,言承旭在节目上被问到:"一万天前你在做什么?"
他认真想了一会说:"是在F4的时候。"台下"哇"声一片,一个女嘉宾说出了大家的心声:"不想他重新规划,大家不允许他重新规划。"
言承旭听后,眼眶红了,他说:"如果再回到组合里,会用力抱紧他们每个人。"这句话,何止是说给组合成员听的?
分明是说给那个错过的人听的,分明是说给那段回不去的青春听的,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言承旭,都有一个错过的人,一段回不去的时光。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林志玲的婚姻如此耿耿于怀,不是因为不爱她,而是太爱她心中那个完美的爱情故事。
但生活不是偶像剧,不是所有的错过都能重逢,成长的一部分,就是学会接受遗憾。
选择比选择更重要,是选择后的坚持
与其评判别人的选择,不如想想自己的路该怎么走,林志玲选择了黑泽良平,选择了日本的生活,选择了回归家庭,这个选择对吗?
这个问题,只有她自己能回答,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是她走路姿势的变化,是她妆容的改变,但我们看不到她的内心,看不到她是否真的快乐。
网络上对她的恶意,其实反映了我们自己的焦虑,我们焦虑完美偶像的坠落,焦虑理想爱情的破灭,焦虑现实与期待的差距。
这种焦虑,让我们变得苛刻,变得不宽容,但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哪怕是女神,也有选择做普通人的权利。
林志玲在大陆建了20多所儿童之家,这个善举很少有人关注,大家只关注她嫁给了谁,只关注她是否"日化"了,这是不是一种偏见?是不是一种双重标准?
看看其他嫁到国外的明星,徐若瑄嫁给新加坡富商,虽然减少了工作,但还会回台湾参加活动,大家似乎更能接受这种选择。
为什么对林志玲就这么苛刻?仅仅因为对方是日本人?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爱情还要分国界吗?
林志玲的选择,也许不是我们理解的选择,但那是她的选择,她的人生,我们能做的,不是评判,而是尊重,不是八卦,而是理解。
温柔的人,值得被温柔对待,这句话,不仅是对林志玲说的,也是对我们每个人说的,学会温柔,首先要学会对自己温柔。
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学会原谅自己的过错,然后学会对他人温柔,学会理解他人的选择,学会尊重他人的不同。
这个世界已经够喧嚣了,不需要更多的指责和批判,需要的是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包容,更多的温柔。
林志玲用她的选择告诉我们:温柔是一种力量,选择需要勇气,而我们,是否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温柔力量?
结语
温柔不是软弱,而是需要更大勇气的力量表现,林志玲用她的选择诠释了这一点。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需要的不是评判,而是理解;不是八卦,而是思考。
如果是你,你会如何选择?温柔的力量,你找到了吗?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