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文尔雅,人淡如菊!
这8个字是对演员温海涛最高的评价。
温海涛
可惜这么好的一位演员,大器晚成,却在走红之后短短几年,就匆忙离世。
不到50岁,人就这么没了。
温海涛有一个同胞哥哥,也是一位演员,很多人的熟面孔,他就是演员温海波。
温海波
他是苏有朋版《还珠格格》中的“大臣福伦”,《女帝・海上丝路》中饰演头号大反派“费刽”……
尽管都70多岁了,温海波还坚持在拍戏,不温不火,但演技在线。
假如自己的弟弟温海涛没有因病早早离世,兄弟二人都会是演艺圈的熟面孔。
提起温海涛,许多人或许先是愣神,不知道他是谁。
但一看到《黑洞》里那个眼神复杂的贺清明,或是电影《再一次疯狂》中军统特务沈策原型国民党最年轻的军统少将处长沈醉,记忆的闸门就一下子打开了。
温海涛的出生地是北京,他家是满族人,父母都是普通劳动者,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没什么余裕去追逐梦想。
家里孩子不少,温海涛排行老二,上头有个哥哥温海波,下头还有弟弟妹妹。
可好景不长,家庭变故让全家不得不南迁到河北省张家口市。
那里的冬天更冷,风沙更大,但也成了温海涛成长的土壤。
张家口是个工业小城,话剧团是当地文化生活的重头戏,温海涛从上小学起,就迷上了那里偶尔上演的戏码。
他常常躲在台下最后一排,跟着演员的动作比划,回家后还拉着哥哥温海波复盘剧情。
兄弟俩的关系特别铁,温海波大他几岁,总像个小大人似的护着他,俩人一起憧憬着有一天能站上那个舞台。
15岁那年,温海涛做了个大胆决定:辍学考进张家口话剧团。
那是1972年,国家正值动荡时期,文化活动虽受限,但话剧团仍是年轻人追梦的出口。
他凭着一腔热血和自学的几手基本功,通过了选拔,从此正式踏入演艺圈。
团里日子苦,排练从早到晚,冬天在简陋的排练室里冻得手脚发麻,夏天又热得像蒸笼。
可温海涛乐在其中,他从跑龙套起步,慢慢接了些小角色。
那些年他参演了上百部话剧,像《张学良》《第二次握手》《历史的审判》和《兵临城下》……每一次都像在战场上冲锋。
他高挑的身材和内敛的眼神,总能让导演一眼相中,让他从群演变成台柱子。
话剧舞台教会了他最宝贵的东西:表演不是卖弄,而是用真情实感去触碰观众的灵魂。
温海波后来回忆:我们兄弟俩都爱这行,可他比我更拼。
进入80年代,温海涛觉得光靠话剧不够,他想拓宽天地。
1980年他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北京电影学院第八创作室工作。
80年代中期,中国电视剧市场刚起步,温海涛抓住了机会,从1985年起陆续参演了几部作品。
1988年他接了《圣保罗医院之谜》,演一个医院里的医生,那角色不重,但他的眼神传达出的那种对病人的关切,让人印象深刻。
接着是《东周列国·战国篇》,他饰演一位谋士,台词不多,却用肢体语言把角色的权谋心机演活了。
这些早期作品,让他积累了经验,也结识了不少圈内好友。
90年代他参演了《布尔什维克兄弟》《苏北决战》《铁血抗敌》,基本都是革命题材。
转眼到90年代中后期,温海涛的戏约多了起来。
他在《古城情恨》里演一个时代变迁中的知识分子,那种对旧日时光的留恋,演得让人鼻酸。
1998年的电影《大决战第二部:淮海战役》,他饰演一位军长,战场上的从容和决断,体现了他的历史剧功底。
还有《东周列国·战国篇》饰孙膑、《边城落日》饰副大队长、《黑洞》饰贺清明……
那些年,温海涛拍了二三十部剧,角色虽多是配角,但每一次都像在给自己的人生加注脚。
他不求一夜爆红,只求把每个角色活出味道。
温海涛的哥哥温海波,比他早几年入行,两人的人生轨迹像两条平行线,却总有交汇点。
温海波的成名,要数1997年的《还珠格格》。
在那部风靡全国的剧里,他饰演福伦——尔康和尔泰的父亲,一个外表威严、内里慈祥的官员。
从第一部到第三部,他把这个角色演得入木三分,那种父爱的深沉和家规的严苛,让无数观众记住了这张脸。
剧播出后,温海波一夜走红,街头巷尾都有人喊他“福大人”。
早在1991年,他就参演了《宋庆龄和她的姊妹们》,演一个历史配角,那是他影视生涯的起点。
成名后,他接连出演了《怪侠一枝梅》,饰演海瑞,那份刚正不阿的形象,让他收获一堆好评。
2003年的《绝色双骄》,他演江枫的父亲,武侠风骨演得淋漓尽致。
《新水浒传》他客串宋江的部下,梁山好汉的豪迈气势跃然屏上。
这些年,温海波的戏路越来越宽,能演忠臣也能演奸佞,导演孙树培曾夸他:“海波好人演得正气凛然,坏人演得坏透心窝。”
兄弟俩感情深厚,温海涛入行时,温海波没少帮衬,拉他进组试镜,分享表演心得。
2001年对温海涛来说是转折点。
那年5月,他接下《黑洞》这部大剧,由陈道明、陶红、袁立等主演,导演张开宙掌舵。
温海涛饰演贺清明,一个国民党军官的儿子,上过大学、投身革命,却因站错阵营而饱受煎熬。
这个角色复杂极了,需要层层剥开人物的内心世界。
剧组在北京郊外拍了半年,温海涛每天早起背台词,晚上还和陈道明切磋表演。
《黑洞》杀青没多久,温海涛突然觉得身体不对劲,咳嗽不止,去医院一查,竟是肺癌晚期。
那年他44岁,正值事业高峰,好不容易等来一部能让他大放光彩的作品,却被病魔无情打断。
确诊后,温海涛没放弃。
他选择息影,专心治疗,在北京海军总医院住了三年。
那些日子,他瘦了二十多斤,但精神头儿不减。
可癌细胞太顽固,化疗、手术轮番上阵,他终究扛不住。
2004年5月30日下午4点,温海涛在北京海军总医院安静离世,终年47岁。
消息传出,圈内好友一片哀悼,陈道明在悼念会上哽咽,他走得太早了,那部《黑洞》,本该是他新起点。
温海涛的葬礼简单,低调如他的一生。
只有家人和少数挚友送行,墓碑上刻着“温海涛之墓”,下面是生卒年月。
温海涛走后,留下的不只是遗憾,还有他对表演的热爱。
他的离世,让人反思娱乐圈的残酷:多少演员拼到最后,却败给命运。
哥哥温海波,弟弟走后,更像顶梁柱。
他没让悲伤击垮自己,反而把对弟弟的思念化作动力,继续在荧屏上耕耘。
温海波如今已过花甲,头发花白,但眼神依旧锐利。
2024年他电视剧《烈焰》播出,在剧中饰演张司工,还有《天下同心》,饰演张澜,那份历史人物的担当,让他获了不少赞。
温海波的现状稳定,虽不像年轻时那么忙,但每年都有两三部戏。
他住在北京,生活低调,偶尔去剧场看话剧,缅怀弟弟当年的模样。
温海涛的一生,不过短短47年,却在舞台和荧屏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