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下午两点多,我查看了电影票房大盘,总票房仅有四百多万,而昨天单日总票房也不过一千四百万左右。可以看出,从十月到贺岁档前,整个电影市场显得相当冷清,大制作不敢轻易定档,小制作又缺乏排片,这段时间确实是尴尬的低谷期。
近期上映的新片主要以国产剧情片为主,但大多表现平平,没有取得理想票房。例如,由张子枫和姚晨主演、方励编剧、李玉执导的《下一个台风》,上映四天仅收票房368万,远未引起市场关注。而黄晓明主演的《阳光俱乐部》稍好一些,票房停留在469万,《送你回家》的表现更是不必多说。网友们形容这些影片为“苦大仇深”,深秋档的影片大多围绕生病或住院题材,很难让观众感到轻松愉快。
然而,也有一些电影带来了一丝惊喜。《浪浪人生》的票房出现了一定的逆袭趋势,向四亿大关冲刺。虽然喜剧口碑一般,但其观众基础依然稳固,说明轻松、娱乐的题材仍有市场。相比之下,国产文艺小成本剧情片即便扑街,损失也有限,因为投资本身不高,一旦成功就可能获得丰厚收益。
上周末上映的一部好莱坞大片《偷天盗日》则在国内遭遇了票房冷遇。影片上映三天,仅收票房215万,预计总票房不过三百多万,表现尴尬。在豆瓣上,该片口碑也不理想,仅6.1分,65%以上的观众给了三颗星,反映其品质只在及格线附近。与小李子主演的《一战再战》相比,一部全平台大热,一部全平台扑街,差距明显。
有趣的是,这部影片在北美却取得不错的票房,总票房达3490万美元,其中北美市场贡献接近2000万美元。中美观众对影片的接受度差异显著,引发了一些网友讨论,认为可能是文化和审美差异导致的。
影片《偷天盗日》定位为犯罪惊悚片,讲述一名落魄棒球手在帮助邻居照顾宠物时,卷入一场亡命追逐,被黑帮追杀,面临身心双重考验的故事。剧情本身简单,如果处理成公路片可能有一定看点,但影片在逻辑和叙事上存在明显问题。比如,棒球这一道具在故事中的作用不清晰;男主的动机牵强,剧情发展随意且生硬,导致故事失控。观众在观影后难以产生共鸣,甚至感到昏昏欲睡,体验并不愉快。
整体来看,国内市场冷清与观众口味、影片题材选择密切相关,而国际市场的反应则呈现出文化差异下的有趣对比。
)
)
)
)

)

)

)
)
)
)
)

(凸嘴下巴后缩怎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