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杨君 中央电视台资深媒体评论员,节目主持人
媒体人物:徐克(Hark Tsui),华语电影导演、编剧、监制、演员。
杨君:享有一定国际声誉的中央电视台著名媒体人,著名节目策划、主持,也被称为国内少有的复合型媒体明星。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获得法学硕士学位,也是北京广播学院电视专业的第一位电视传播学硕士,为中央电视台第一位被派驻美洲东方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曾主持央视《世界经济报道》《纪实十五分钟》和《半边天》等多个栏目。
1999年开始出版媒体专著《英雄三部曲》(《英雄》、《现在》、《笑容》),由于形象时尚,风度气质俱佳,温和与智慧并存,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被称为央视“智嘴”,国际著名大家金庸为《笑容》亲自写序,对杨君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多次出任中国电影电视发展高级论坛主持人并当选主席,2001年获得“新世纪百名杰出女性”称号,并成为新华社“环球20位最有影响力的世纪女性”仪式上唯一的颁奖嘉宾,影视传播学作品被译为17国语言。
2002年入选WHO'S WHO世界杰出职业女性,2002年10月出任香港“两地影视业大型交流活动”主持人,2003年3月8日世界妇女节,中国邮政发行了杨君“笑容”系列邮票及首日封。杨君被国内外媒体称为近年来中国影视界的焦点人物之一。
《杨君访谈媒体人物》、《杨君访谈国际媒体》介绍
媒介、思想、碰撞,当今媒体风云人物,谁在说?作为北京广播学院电视传播学专业第一位传播学硕士研究生,杨君坚持传播学研究达26年之久。
杨君1990年成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传媒学专业第一位硕士研究生,1992年因品学兼优成绩优异获得国家教委研究生奖学金和三台奖学金研究生毕业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工作,以媒体评论员的犀利笔锋撰写大量以媒体为内容的调查及评论,首次提出电影具有媒体属性的观点,同时指出应将媒体的范畴包含八大传播媒介——电视、电影、广播、报纸、杂志、图书、音像、网络等。提出以媒体事件中的典型人物作为研究个例来纵向集纳考察中国及世界媒体发展的观点,并加以成功实践。
《杨君访谈媒体人物》、《杨君访谈国际媒体》是我们准备了三年之后隆重推出的国际国内几百位媒体顶尖人物的大型访谈,以前沿、客观、发展、国家、国际的眼光考察中国媒体走向,有权威人士预计该访谈的推出和媒体人物的成功思想将对中国媒体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和影响。
嘉宾简介
徐克(Hark Tsui),1950年2月15日生于越南西贡市(今胡志明市),祖籍广东汕尾海丰,华语电影导演、编剧、监制、演员。
1978年,拍摄了个人首部电视剧《金刀情侠》 。次年,执导电影处女作《蝶变》 [。1981年,凭借《鬼马智多星》获第1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1983年,执导奇幻武侠电影《新蜀山剑侠》。1987年,主演剧情片《最后胜利》,凭该片获第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提名 。1991年,拍摄动作电影《黄飞鸿之一壮志凌云》。1992年,担任监制并参与编剧的武侠电影《笑傲江湖Ⅱ:东方不败》《新龙门客栈》相继上映。1994年,执导并监制古装爱情电影《梁祝》,凭借该片获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 。1997年,执导的首部好莱坞电影《反击王》上映。
2001年,执导古装奇幻动作片《蜀山传》。2005年,拍摄武侠电影《七剑》。2007年,参与执导动作电影《铁三角》。2010年,拍摄古装悬疑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获第3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2011年,执导武侠电影《龙门飞甲》。2013年,执导古装悬疑动作电影《狄仁杰之神都龙王》。2014年,执导谍战动作电影《智取威虎山》,凭借该片获第3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第16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导演奖 。2018年,执导古装悬疑动作电影《狄仁杰之四大天王》 。2025年2月,徐克凭借71部电影作品获得152.52亿元票房,登上中国影史导演票房榜第三;4月11日,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徐克,香港电影的“异类”,用《新龙门客栈》的刀光剑影、《倩女幽魂》的人鬼绝恋、《长津湖》的冰血豪情,雕刻出跨越半个世纪的光影江湖。他让林青霞饮酒成经典,用“佛山无影脚”踢碎时代焦虑,证明好电影只关乎狂想——江湖不是传说,是中国人骨子里的热血与浪漫。
一、徐克是谁?他是香港电影的“异类”,也是武侠世界的“造梦者”
1950年生于越南西贡,祖籍广东海丰的徐克,童年辗转于动荡的东南亚,少年赴美学习电影,最终在香港扎根。这种“漂泊者”的身份,似乎注定了他电影中永恒的乱世底色与侠客漂泊的宿命感。
1979年,徐克以一部《蝶变》横空出世,这部被称作“未来派武侠”的邪典电影,用蝴蝶杀人、牛仔侠客、无正义结局的设定,彻底颠覆传统武侠片的逻辑。尽管票房惨败,却让他成为香港新浪潮的旗手。从此,“徐老怪”的名号响彻影坛—他拍的不是电影,是江湖的魂魄。
二、徐克的电影宇宙:从《蝶变》到《长津湖》的江湖传奇
1. 武侠新纪元的开山之作
《新龙门客栈》(1992):大漠孤烟、刀光剑影,张曼玉饰演的金镶玉泼辣又痴情,江湖的复杂人性在客栈狭小空间里爆发,被誉为“武侠片最后的绝唱”。
《黄飞鸿》系列(1991-1997):李连杰的黄飞鸿不再是传统武师,而是背负家国大义的民族英雄。徐克将舞狮、蒸汽机、洋枪大炮融入武侠,用“佛山无影脚”踢开了一个时代的民族焦虑。
《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1992):林青霞反串的东方不败,红衣饮酒的经典镜头,让“江湖”从金庸的文字变成了银幕上最妖冶的符号。“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句台词,至今仍是影迷心中的圣经。
2. 鬼怪与爱情的极致浪漫
《倩女幽魂》(1987):王祖贤的聂小倩白衣飘飘,张国荣的宁采臣憨直纯情。徐克用冷色调的兰若寺、隐喻蒙太奇的铃铛与灯笼,将人鬼恋拍成东方美学的巅峰。
《青蛇》(1993):张曼玉与王祖贤的蛇妖姐妹,颠覆传统白蛇传,探讨欲望与修行的边界。徐克说:“妖比人更懂情”。
3. 商业与主旋律的“破壁者”
《智取威虎山》(2014):将红色经典拍成3D动作大片,张涵予的杨子荣与梁家辉的座山雕对决,雪山飞虎、子弹时间,让年轻观众直呼“原来主旋律可以这么酷”。
《长津湖》系列(2021-2022):以战争片的宏大叙事,注入港式动作片的紧凑节奏。水门桥三炸三修的段落,被影评人称为“徐克式暴力美学的最高致敬”。
三、“徐老怪”的独门秘籍:奇、险、诡、异的视觉江湖
徐克的电影风格,被概括为四个字:奇、险、诡、异。
奇:他敢让林青霞演东方不败,让周润发从“票房毒药”变身小马哥,甚至用《蜀山传》的飞天特效挑战好莱坞。
险:《地狱无门》中的食人村、《第一类型危险》的青少年暴力,早期作品充满对社会黑暗的尖锐批判。
诡:《倩女幽魂》的冷色调鬼域、《青蛇》的妖异美学,他用色彩与光影编织出超现实的梦境。
异:从《新蜀山剑侠》的仙侠世界到《狄仁杰》系列的玄幻探案,他永远在尝试新技术,甚至被调侃“徐克拍的不是电影,是未来”。
观众评价两极:有人爱他的天马行空,称他为“华语电影的视觉先知”;也有人批评他“形式大于内容”,近年作品如《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被指“气韵衰竭”。但不可否认,他的电影总能引发争议—而这正是“徐克美学”的魅力。
四、荣誉与争议:终身成就奖背后的“孤独侠客”
徐克的奖杯柜里,摆着香港金像奖最佳导演(《黄飞鸿》《智取威虎山》)、金马奖最佳导演《倩女幽魂》)、亚洲电影大奖终身成就奖等重量级荣誉。但更值得玩味的是他的“争议史”: 与胡金铨合作《笑傲江湖》时,因理念不合被前辈痛批“不懂江湖”。 与妻子施南生36年的婚姻终结,转身与小30岁助理相恋,被港媒嘲讽“才子多情”。 徐克的人生,恰如他镜头下的侠客—在赞誉与争议中,孤独地走自己的路。
五、徐克的意义:他让“江湖”成了华语电影的精神图腾
徐克的江湖,不仅是刀光剑影,更是对人性的深刻拷问。 他将武侠、志怪、历史与高科技融合,让《黄飞鸿》的狮王争霸成为民族觉醒的隐喻,让《青蛇》的情欲挑战佛理。 从邪典片到主旋律,他证明了好电影无关题材,只关乎想象力。 80年代香港的焦虑、90年代的身份迷茫、新世纪的技术狂热,都在他的镜头下化作江湖的波澜。
“徐克之后,再无江湖。”或许夸张,但当你重温《新龙门客栈》的大漠落日,或为《长津湖》的冰雕连落泪时,总会想起这个用一生雕刻光影的“老怪”—他让江湖不再是传说,而是每个中国人心中不灭的热血与浪漫。
摘自《杨君访谈国际媒体》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