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年的敦煌飞天“破壁而出”,爷爷奶奶的青春在摇滚乐中激情重燃,海外游子的乡愁随着英歌的鼓点澎湃不息……重阳节,这个古老的节日,在《2025重阳奇妙游》的舞台上,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气息。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在第五年的收官之作。10月28日晚,这场以“温暖”为核心的文化盛宴如期播出,迅速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许多网友评论:“没想到重阳节可以这么潮又这么暖”“看完想立刻给爷爷奶奶打个电话”“《楚兮》真是美学next level”。
视觉奇观与文化破壁
《故园》和《楚兮》美到窒息
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其对传统文化进行的极致视觉化与创新性破壁。舞蹈《故园》 一亮相,敦煌的风沙裹挟着千年的文脉扑面而来。当沉睡的敦煌飞天在震撼的视听特效中“破镜而出”,千座石窟瞬间被彩绸点亮,无数飞天于苍穹共舞时,弹幕被“美到窒息”“文化自信拉满”刷屏。这不仅是艺术的呈现,更是一场“文明归乡”的精神仪式,它让观众感受到,厚重的历史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如此鲜活、生动地与我们对话。
同样带来强烈视觉冲击的,还有舞蹈《楚兮》。这个节目改编自文华奖入围舞剧《乐和长歌》。如果说舞剧《乐和长歌》是对楚文化符号的创新运用,体现了历史的回响与美学的重构;那舞蹈《楚兮》则是在科技赋能下,完成了楚文化古典与神秘交织的荧屏转译。
整个节目的设计“虚实相生”,凤鸟图腾作为楚文化的核心意象频繁出现,既是对楚人信仰的视觉化呈现,也暗合角色内心的情感流动。舞者手中刀扇开合,舞步翩若惊鸿,漆器的黑、朱砂的红、青铜的绿则交织成古老的光芒。结尾处,舞者回首展开的金色光翼,将跨越时空的温暖与力量具象化,其独特的楚式美学被网友赞为“每一帧都是高级的电影画面”“楚文化的史诗质感”。
情感共鸣与生命礼赞
打破年龄的局限与时空的隔阂
《重阳奇妙游》的“暖”,更深层地体现在对全龄段情感的精准把握与对生命价值的豁达礼赞上。节目巧妙地将“敬老”升华为“敬生命”,深刻诠释了“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新时代内涵。白举纲的歌曲《我要全力奔向你》以摇滚“炸场”,串联起女排夺冠、原子弹成功爆炸等火红年代的高光记忆。当爷爷奶奶们与年轻乐队同台高歌,澎湃的激情打破了“青春专属”的刻板印象。网友感慨:“原来爷爷奶奶的青春这么燃!年龄真的只是数字。”
段奥娟演唱的《看过晚霞》 则如一首温柔的抒情诗。在她的歌声中,用尽积蓄只为复刻应县木塔的木匠赵玉山、“手搓潜艇”的农民张胜武、延聘十年后仍在教育学中研究耕耘的教师李申申等人的脸庞一个个浮现。节目组在细腻呈现“夕阳无限好”的从容与热爱时,也传递了“接过火炬,我们将热情奔赴下一场山河璀璨”的信念。
《2025重阳奇妙游》中还饱含着深沉的家国情怀。舞蹈《一纸归乡》 就是一篇献给海外游子的“视觉乡愁”。舞者们刚柔并济的身姿,如同雷霆与流水,在岭南意象与现代光影交织的舞台上,舞出了刻在骨血里的归途。英歌的每一个鼓点,都像是穿越重洋的呼唤,让无数观众,尤其是游子们表示“听到泪目”、“想家了”。与之呼应的创意短片《吾心安处是故乡》,通过中国台湾媒体人翟翾的返乡见闻,一句“吾心安处是故乡”,道尽了血脉亲情无法割舍的温暖力量。
文化传承与仪式焕新
在乡音戏曲中共筑“和鸣”
重阳节是“敬老”的节日,《2025重阳奇妙游》通过一系列富有烟火气的设计,让传统仪式焕发新生。戏曲节目《俺村最有戏》 将舞台直接搬到了新时代的美丽乡村。众多戏曲名家与老百姓共聚一堂,在经典唱段与淳朴乡音的融合中同庆重阳。这不仅是一次“送戏下乡”,更是一场跨越代际的文化仪式。老艺术家们的风采依旧,年轻一代的掌声热烈,尊老敬老、和谐邻里的传统美德,在悠扬的唱腔中得以传承和彰显。
此外,节目还通过创意短片《我帮奶奶戒网瘾》的代际“反转”剧情,以及《“梨园春”来了》为老人送寿礼的温情,共同构筑了一幅温暖、欢乐、充满烟火气的重阳民俗画卷。这些节目像一颗颗珍珠,被“温暖”的主线串联起来,让整场晚会既有宏大的文化叙事,又不失细腻的人文关怀。
当飞天苏醒,当楚魂起舞,当英歌震响,当乡音唱彻,《2025重阳奇妙游》完成的不仅是一次节日的观礼,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寻根与精神归乡。这正是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持续破圈的密码,也是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绽放的、无比自信的温暖光芒。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潘政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