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爸爸去哪儿第五季》里,杜江与霍思燕的儿子嗯哼成为最受瞩目也广受热议的“星二代”,甚至从更早的《爸爸回来了第二季》节目,他们一家就已经深受观众喜爱。
当身边的朋友们使出浑身解数,将刚满3岁的孩子送入知名幼儿园时,霍思燕却选择等儿子到了4岁后再入读幼儿园。
她的说法是:“晚上一年幼儿园,是对男孩最好的一个礼物,也希望我们能陪孩子看看不同的风景”。
因此,在3至4岁的这一年,大家经常看到,嗯哼与父母开心地堆雪人、到海边尽情嬉戏。
在《妈妈是超人第三季》节目中,大家也看到了能贴心为妈妈点热咖啡的“暖男”,以及大胆说出内心看法,勇敢积极的“小男子汉”,如此阳光开朗、充满正能量的性格,网友纷纷感慨“只有从小不缺爱,才懂得爱自己、爱别人”。
此外,在节目中,嗯哼初次体验幼儿园生活时,面对最后一个蛋挞,他和老师都还没有的情况下,虽然杜江也引导他“学会分享”,但也考虑到他表达了“我也想吃”的想法。
最后,杜江在儿子提出将蛋挞一分为二,与老师分享时,不仅十分支持,还特意叮嘱儿子“分享并不等于无私付出,自我意识也不等于自私”。
正如《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所传达的思想,父母养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散步,只有配合蜗牛的缓慢速度,才能看到更多的风景,积累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这才是真正的育儿真谛!
什么是“慢养”?教育家黑幼龙在其撰写的《慢养——给孩子一个好性格》中提到,二儿子在青春期时曾偷盗超市被揭发。
他知道这件事情后,并没有过多责备或痛打一顿,而是耐心告知儿子这是一件错误的事情的同时,也告诉他“我没有把你看成坏孩子”。
最后,二儿子成了盛顿大学医学院的副院长,并非成长为不良少年。
特级教师李明新校长曾针对“慢养孩子”做出相同定义,认为慢养就是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与速度,不急于求成,以短期目标衡量。
著名的“蝴蝶破茧实验”,不知道你听说过吗?
当蝴蝶艰难地通过茧上裂开的一个小口慢慢挣扎出来时,一旁的人出于“好心”,用剪刀直接把茧剪开,虽然蝴蝶一下子就出来了,但很快翅膀变得干瘪,根本无法舒展,更别提飞行。
原因就是,它自己努力从小口挣扎出来时,体液通过挤压到达翅膀中,如此才能使翅膀健康、饱满,保证能展翅飞翔。
因此,正如黑幼龙在《慢养: 给孩子一个好性格》所提倡,每一位父母应基于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下,制定一个适合孩子的“慢养计划”,守护他的身心健康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如何做到“慢养”?中国台湾知名教育家黑幼龙在《慢养》一书中提出:“家长只有给予孩子充分自我学习、成长的机会,他们才能找到最好的自己。”这也是目前在教育界极为流行的“慢养”或“慢教育”,到底怎么做呢?
首先,父母“慢下来”。
最新《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指出,为孩子教育一事感到焦虑或质疑自己的育儿能力的家长占比超过65%,而孩子患上抑郁症或性格叛逆的占比也随之增长。因此,父母们在教养孩子时,希望做到“慢养孩子”前,自己首先要“慢下来”,以平常心看待教育孩子一事,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作为父母,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选择性忽视缺点(只要是不触及原则性)。
如果把优缺点比喻成免疫系统,优点就是抵抗力,缺点则是病毒,抵抗力越强,病毒越弱,越不容易生病。
其次,让孩子自行体验。
心理学中的“鱼缸法则”被众多教育专家普遍运用于育儿当中。
因为它主要讲明的是,狭小的鱼缸不仅不能让小鱼们长大,当它们从鱼缸换到大水池里生活,也因为不懂得探索、适应而死去。
也就是说,父母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学会适当放手,鼓励孩子自行探索、学习,领悟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能力,进而获得成长。
同时,也能在进入新校园、社会圈子等新环境时,也能很快适应,并游刃有余。
最后,适应并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
“穿鞋这么慢,我来吧”
“收拾个书包都磨磨唧唧,我上手不到2分钟”
“真慢啊!能快点不?”
“……”
这些话,是大多数“事事包办”的家长最常说的,总觉得孩子拖拉磨蹭,还不如自己直接上手帮忙。
其实,家长这样的做法,不仅是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也打乱了孩子的学习节奏。因为事事都被家长包办,他们便选择“躺平”,不会主动学习、做事。
因此,适应并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是当下父母应该重视的。每个人有自己的时空,在孩子的世界中,他已经在努力变更快了,只是还远远没达到,父母的要求。
碎碎念: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提到,静待孩子长大,既让孩子获得更多成长,也让父母发现更好的自己。我想说,慢养孩子,你会发现,你也在跟着他一起慢慢成长。(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