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山巍峨,云海苍茫;雄鹰盘桓,牧歌悠扬……
一把錾刀,几两焰火,生活在草原上的匠人们,将草的坚韧、风的豪迈、云的飘逸,锻打成佩戴于身上的祈愿,这是独属于草原的金银长诗——蒙古族金银首饰锻制技艺。
首饰,本指人们头上的饰物,经过不断发展,逐渐包括了发饰、项饰、耳饰、手饰等佩戴在人身上的饰物。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世代居住在草原上的蒙古族群众对金银首饰情有独钟,尤其在蒙古族妇女身上体现得最为突出。
蒙古族金银首饰最耀眼的地方,是它那精美的造型和丰富的款式,有的古朴雅致,有的精巧灵动,有的粗犷大气。匠人们以金、银做底,在饰品上刻出精美纹样,镶嵌珊瑚、绿松石等各类宝石,采用铸炼、捶打、雕镂、编结、錾刻等各种工艺制作而成的金银首饰做工极为精细,纹饰规整考究,装饰图案大气典雅,蕴含的美学规律和设计特色充分展现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有的属性与审美特征。
今年72岁的多·赛仁加甫,自小跟父亲学习蒙古族金银首饰锻制技艺,经过多年的研习锤炼,他的技术更加精湛,制作出的耳环、项链、戒指、手镯等饰品被当地各族群众所喜爱,前来订购的客户络绎不绝。
口耳相传,一代代人以精诚为火,天地为炉,坚守着家族式传承的重任。传统不是静止的标本,而是永远在锻造的时光。2025年,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蒙古族金银首饰锻制技艺被列入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如今,在多·赛仁加甫的身旁,儿子才·才仁巴特也加入了蒙古族金银首饰锻制技艺的传承队伍中,铸炼、捶打、焊接、抛光,每一项技术他都认真学习,并在传统的技艺之上不断创新。
反复琢磨,仔细推敲,金银,经过一双巧手,华丽变身,成为一件件精美的饰品。当最后一缕錾痕刻进金银,终将成为苍穹下的璀璨,在新的血脉中生生不息,成为中华民族最美好的文化传承!
文:朱振龙
图、视频:李强、钟大玮、朱振龙、阿衣多斯·赛拉西、贺志军
博尔塔拉融媒体中心出品
监审:葛慧慧 编审:张红 编辑:邹小梅 责编:邹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