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七旬龚老爷子的扁担静置玻璃柜,孙子用全息投影展示国潮首饰,三代人创业记忆跨越时空对望。
021992年陈女士在篁园市场守三平方米摊位,如今店铺迁入全球数贸中心,智能货架体现科技传承。
03黄子轩用AI三分钟生成20款设计图,系统消化百万款饰品数据,精准预测流行趋势提升设计效率。
04义乌第六代市场构建数字贸易新范式,实现“人找货”到“货找人”,完成从“世界工厂”到“全球创意工场”蜕变。
05楼依洋将音乐美学融入首饰设计,吴飞洋用短视频拓客,年轻掌舵者重塑义乌商业基因与产业生态。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清晨五点半,七旬的龚老爷子习惯性地摸了摸墙角的扁担。这根陪伴他走遍浙中山水的毛竹扁担,如今静静地倚在家里的玻璃柜里。柜外,他的孙子龚鹏飞正用全息投影向客商展示最新设计的国潮首饰。
三代人的创业记忆,在这个秋日清晨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望。
一根扁担,一道光影,勾勒出一部中国商贸史的进化轨迹。从拨浪鼓到云计算,从鸡毛换糖到数字贸易,义乌的故事永远在续写新的篇章。今年十月,当被誉为义乌第六代市场标志性项目的全球数贸中心正式启幕时,这座有着“世界超市”美誉的城市,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商贸进化的无限可能。
全球数贸中心外景(柳蓬/摄)
扁担那头的记忆,智能时代的新货郎
在龚家,三代人的创业信物被精心珍藏:爷爷的拨浪鼓、父亲的第一批玩具样品、孙子龚鹏飞的AI设计软件。
龚老爷子的记忆里,还镌刻着40多年前那个冬天的清晨。霜重露寒,他挑着货担走出龚大塘村,拨浪鼓的声响惊醒了沉睡的田野。“鸡毛换糖——”悠长的吆喝声,成了义乌第一代商人共同的记忆。
龚鹏飞在自家店里(柳蓬/摄)
“父亲那代人,是用脚步丈量出来的生意经。”龚鹏飞的母亲陈女士在义乌商贸城二区的店铺里,翻看着老相册。照片上,1992年的篁园市场人声鼎沸,她抱着刚满月的孩子守在三平方米的摊位前,用计算器与外国客商讨价还价。
如今,这家走过三十多年的玩具店即将迁入全球数贸中心。陈女士抚摸着儿子设计的智能货架,轻声说:“他爷爷的扁担挑出了诚信,他父亲的计算器算出了规模,现在轮到孩子们用新技术书写未来。”
“爷爷用脚步丈量出诚信,父亲用计算器敲打出规模,而我们这一代,要用数据与创意,在数字世界里延续家族的商贸梦想。”刚从伦敦艺术学院学成归来的龚鹏飞说。他的工作室里,传统拨浪鼓的纹样,正通过3D打印技术,幻化成一件件充满国潮风情的时尚饰品。
这种传承并非一帆风顺,这样的案例还有不少。比如1999年出生的楼依洋,在关闭了自己的古筝工作室后,才真正理解了父母创业的艰辛。
“妈妈当年为了保订单,在机器旁睡了整整两年。那种坚韧,是我们这代人最宝贵的财富。”如今,她将音乐教育的细腻审美融入首饰品牌JMJR,在第六代市场开设了首个“品牌专柜”,试图将快节奏的批发档口,升级为充满故事感的沉浸式体验空间。
变的是工具,不变的是那股深植于血脉的创业精神与对市场的敏锐嗅觉。
每个老板都有个AI预言家,从“跟风制造”到“趋势定义”
在义乌全球数贸中心的自家店铺里,25岁的黄子轩对着电脑说出“设计一款融合敦煌元素的国风首饰”。
三分钟后,屏幕上生成了20款精致设计图。“过去一个爆款设计需要一周时间,现在AI三分钟就能生成20个方案。”这位年轻的CEO滑动屏幕,展示着AI的创造能力,“系统已经消化了全球热销的百万款饰品数据,能精准预测下一个流行趋势。”
更令人惊叹的是,AI之风正席卷整个传统的外贸市场。隔壁珠宝摊位的王阿姨,刚刚用AI设计出了一系列“元宇宙主题”首饰。“我连电脑都不太会用,但现在对着手机说话,就能做出国际范儿的设计。”
三家户外的老板娘和她女儿(柳蓬/摄)
市场的每个角落都在发生类似的变革。在户外区,朱悦来的“智能帐篷”接入了AI气候系统,能根据天气自动调节内部环境;在玩具区,龚欣雅通过AI分析全球社交平台数据,精准预判了“丑萌”玩偶的崛起。
更深远的影响发生在产业链上游。基于AI的精准预测,工厂实现了“按需生产”,库存周转效率提升40%以上。“过去是靠经验猜,现在是靠数据看。”一位义乌老板娘感慨道。
数字浪潮中的新掌舵人,AI带来静悄悄的创新
当晨曦掠过全球数贸中心的玻璃幕墙,27岁的滕露萍已开始她的一天。她的“战场”是跨境直播间。智能货架上,来自全球的潮玩样品静待检阅,墙上的大屏幕实时跳动着跨越13个时区的询盘数据。
“这就像拥有一支永不疲倦的全球销售团队,”她对比着说,“在父母那个年代,需要十几个业务员拖着样品箱,满世界飞展会。”
在自家铺位上,23岁的楼凯雯会用流利的英语向米兰客商介绍可降解包装盒。这位洛杉矶留学归来的“厂三代”,不仅继承了父母的吸塑工厂,更用短视频和跨境直播打开了新市场。“妈妈当年睡在机器旁保订单,我现在用数字技术提升效率,这是两代人不同的坚守。”
吴飞洋拿着自家设计的玩具(柳蓬/摄)
“我们今年开始借助海外短视频来获取新客,现在销售占比可能还不到1%,但增长势头凶猛。”软玩世家的吴飞洋也是一名海归,目前用短视频方式来拓客。
这场静默的变革,正发生在市场的每个角落。
在户外装备区,朱悦来设计的“草帽帐篷”成了网红爆款。这个将传统草帽放大百倍的创意,在TikTok上收获了超500万次播放。“客户不再只问‘多少钱’,而是问‘能定制吗’‘有什么故事’。”产品被赋予了技术、设计与情感,成为解决方案的载体。
在幕后,义乌糖唐堂的黄子轩使用着Chinagoods研发的AI设计系统,将新品研发周期从一周压缩至两天;鉴鉴织带的龚红英推行“全员设计师”模式,连仓库管理员都需每日提交创意。第六代市场,正从一个传统的交易场所,蜕变为一个巨型的“未来商业实验室”。
这些年轻掌舵者正在重塑义乌的商业基因:古筝老师出身的楼依洋,将音乐美学融入首饰设计;法学专业的龚欣雅,用场景化陈列升级玩具展厅;留学归来的黄金宝,在香氛中注入东方美学叙事。
不止是商贸综合体,义乌第六代市场打造贸易新范式
漫步在全球数贸中心,你很难将其与传统批发市场联系起来。这里更像是科技馆与商场的结合体:智能货架自动更新价签,VR设备让客商“走进”工厂,AI翻译机消除语言障碍。
全球数贸中心外景(柳蓬/摄)
全球数贸中心的雄心,远不止只是商贸综合体。它旨在构建一个数字时代的贸易新范式,完成“中国智造”的价值跃迁。
“这不是简单的市场升级,而是一次商贸范式的重构。”市场负责人表示。第六代市场的创新体现在三个维度:
首先,它实现了从“人找货”到“货找人”的转变。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能精准匹配全球供需,采购商输入需求,最适合的供应商就会主动现身。
其次,这里构建了完整的产业生态。一个小商户可以在此完成设计、打样、生产、营销等全流程,真正实现“在一个市场,做全球生意”。
最重要的是,第六代市场正在重塑“义乌制造”的价值链。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创造,从代工生产转向品牌输出,义乌正在完成从“世界工厂”到“全球创意工场”的蜕变。
传承中的创新密码,驶向未来的数字货轮
在全球数贸中心的展区,三组雕塑静静伫立:肩挑货担的祖辈、手持计算器的父辈、操作全息投影的年轻一代。这个展区的设计者,正是刚从伦敦艺术学院归来的龚鹏飞。
“我要用这个空间告诉世界,义乌的成功不是偶然。”龚鹏飞说,“爷爷那代人靠的是‘敲糖帮’的诚信精神,父母那代人靠的是吃苦耐劳,而我们这一代,要在传承中注入创新基因。”
他的工作室里,传统拨浪鼓元素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这不是简单的怀旧,而是要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生。”
夜幕降临,全球数贸中心的灯光慢慢消退,但义乌商贸人的身影却不停歇。
“这就像一艘驶向未来的数字货轮。”浙江省企业形象研究会和浙江省广告协会副会长、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卢小雁表示,“第六代市场不仅是商贸场所,更是一个创新引擎。它预示着中国制造正在从‘卖产品’向‘卖创意’‘卖品牌’‘卖生活方式’转型升级。”
在这个收获的季节,当全球数贸中心敞开大门时,世界将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市场的新生,更是一个民族商业精神的传承与升华。从鸡毛换糖到数字星辰,义乌的故事永远在路上,而这次,他们的征途是更加辽阔的数字海洋。
采访后记
在为期一个月的采访中,记者深深感受到义乌商脉的生生不息。那些挑过货担的手,按过计算器的手,如今在键盘上敲击出新的商业传奇。变的是工具,不变的是那股敢为人先、诚信经营的义乌人的精气神。这或许就是中国商业永葆活力的密码。
(潮新闻记者 张云山 柳蓬 钱佳能 王韵鸥 张孙超 毛卫星 许伊雯 黄伟芬 臧嫣)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