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死磕意志力了,斯坦福研究20年发现:养成习惯靠的不是坚持,是设计(别再死磕意志了表情包) 99xcs.com

每年年初,你是不是都这样?

信誓旦旦地立下 flag:从今天起,每天跑步 5 公里,读 1 小时书,11 点前必须睡觉。

结果呢?

第一天,你冲进健身房,感觉能举起一头牛。

第二天,浑身酸痛,但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还是咬牙坚持了。

第三天,朋友约饭,或者加班太晚,又或者……外面下雨了。你对自己说,算了,就一天,明天再说吧。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个场景,是不是特别熟悉?

为什么?是我们意志力太差,天生就是个“懒人”吗?为什么我们总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一位斯坦福大学的教授,BJ·福格,花了整整 20 年时间,研究了超过 12 万人的行为。

他给出了一个反常识的答案:

你错了。

你培养习惯总失败,和你是不是“懒人”,和你意志力强不强,关系不大。

真正的问题是,你用错了力气。

你以为是意志力的问题,其实背后,是一个设计的问题。所有人类行为的发生和改变,都遵循一个极其简单的公式。

一个公式,看透行为的秘密

这个公式就是:

B = MAP。

什么意思?

我解释一下。

B,是行为(Behavior)。

M,是动机(Motivation)。

A,是能力(Ability)。

P,是提示(Prompt)。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行为的发生,都必须有三个要素同时满足:你有足够的动机想去做,你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并且,有一个明确的提示来触发它。

这就像发动一辆汽车。

你想开车出门,这是动机(M)。

但如果车坏了,或者你根本不会开,这就是能力(A)不够。那车肯定走不了。

就算车没问题你也会开,但要是找不到车钥匙,也就是没有那个提示(P),你照样寸步难行。

动机,能力,提示。

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而我们 99%的人,在培养习惯时,把所有的力气都用在了哪里?

我们死死地盯着那个最不靠谱的家伙:动机。

别高估了动机,它最不靠谱

我们总以为,只要“想做”的意愿足够强烈,只要把目标写在墙上,天天给自己打鸡血,就一定能做到。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福格博士说,动机,是所有要素里最善变的。

它就像潮水,忽高忽低,极其不稳定。今天你可能因为看了一场励志演讲而热血沸騰,明天就可能因为一点小挫折而心灰意冷。

把改变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这样一个靠不住的朋友身上,注定会失败。

那怎么办?

既然动机不可靠,那就不要依赖它。你要做的,是找到你的“黄金行为”。

什么是“黄金行为”?

就是那些,既能有效帮你实现愿望,又是你“真的想做”,并且“有能力做”的事情。

比如,你的大愿望是“改善睡眠”。

那你能做些什么呢?可以列出一长串:晚上 10 点后不看手机、睡前冥想、换遮光窗帘、睡前泡脚……

哪个才是你的“黄金行为”?

你不妨问自己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这件事,对改善我的睡眠,效果大吗?

第二个问题:这件事,我现在真的想做吗?

忘掉那些宏大却让你痛苦的目标吧。把宝押在不靠谱的动机上,是普通人的做法。

而高手,都懂得在另一个地方下功夫。

能力。

这才是关键,把行为简单到“傻瓜”都能做

人类的天性,就是避难趋易。

这是写在我们基因里的代码。我们永远无法长期坚持让自己感到痛苦的事情。

那高手是怎么做的?

他们从不挑战天性,而是顺应天性。

他们不会提升意志力去搬一块大石头,而是把石头敲成许多小石子,然后一块一块轻松地捡起来。

这就是“微习惯”的力量。

怎么做?福格博士给了两个特别有效的方法,能让任何行为都变得极其简单。

一个是,叫“入门步骤”。

什么意思?

你想养成每天跑步 1 公里的习惯?对一个不运动的人来说,这太难了。

你的“微习惯”不应该是跑步,而应该是:穿上跑鞋。

没错,就这么简单。

在心里告诉自己:我今天不必跑,我只要穿上跑鞋,就算成功了。

当你真的穿上鞋,你心里可能会想,反正鞋都穿了,不如……出去走两步?

另一个方法,叫“缩小规模”。

你想养成每天读 40 分钟书的习惯?也太难了。

你的“微习惯”应该是:翻开书,读完一页。

对,就一页。读完你就成功了。

看到没有?

关键不是完成那个宏大的目标,而是让你在毫无痛苦的情况下,轻松地获得一种感觉:“我做到了”。

这种微小的成功感,比打了鸡血的动机,管用一百倍。

找到那个“提示”,按下行为的启动键

好了。

现在,你找到了想做的“黄金行为”,也用“微习惯”把它变得极其简单了。

可为什么,有时候还是想不起来做?

因为你忘了第三个要素:提示(Prompt)。

你忘了给你的新习惯,装上一个“启动开关”。

那,最好的“提示”是什么?不是便利贴,也不是手机闹钟。

是什么?

它叫:“锚点时刻”。

什么意思?

就是把你想要培养的新习惯,像船锚一样,牢牢地“锚定”在你一个雷打不动的老习惯后面。

让老习惯,成为新习惯的自动提示器。

举个例子。

你想养成用牙线的习惯。最好的锚点是什么?是刷牙。

你可以为自己设计这样一句执行口令:“在我刷完牙后,我会用一根牙线。”

再比如:

“在我每天早上倒完第一杯咖啡后,我会写下今天最重要的三件事。”

“在我每次上完厕所冲水后,我会做两个俯卧撑。”

把新习惯嫁接到老习惯上。这样,你根本不需要用意志力去提醒自己。

老习惯的完成,就是新习惯开始的扳机。

那个最重要的秘密武器:庆祝

动机、能力、提示,三要素齐了。B = MAP。

这就完了吗?

还没有。

福格博士说,还有一个能让这一切真正“固化”下来的魔法。

这个魔法,就是:庆祝。

庆祝?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幼稚,甚至有点傻?

一点也不。

当你完成一个微小的行为后,要立刻、马上给自己一个积极的情绪反馈。

这时候,你的大脑会分泌多巴胺,它会收到一个清晰的信号:嘿,刚刚那件事感觉不错,下次还要做!

怎么庆祝?

不需要大张旗-鼓。

就在心里对自己说一句:“太棒了!”

或者,轻轻握一下拳头。

或者,做一个只有自己知道的胜利手-势。

只要是一个能让你瞬间开心起来的微小动作,就行。哪怕只是在心里给自己点个赞。

福格博士甚至说:“如果你只能从这本书里学到一样东西,我希望是:为你微小的成功而庆祝。”

庆祝,是在为你的新习惯,注入情感的粘合剂。

它能把一个简单的行为,真正“焊接”进你的大脑深处,让它成为你的一部分。

写到最后

回到我们开头的问题。

为什么你的好习惯,总是坚持不了 3 天?

因为,你总想靠“动机”这个不靠谱的朋友,去挑战一件“能力”要求很高的事,还忘了给它装上“提示”的开关,更忘了用“庆祝”给它充电。

四个轮子,你只用一个,车子当然会翻。

别再用意志力硬扛了。

高手,从不靠意志力。

高手,靠的是设计。

设计你的行为,设计你的习惯,最终,设计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