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火的迪丽热巴中秋“发冠”,藏着“90后”非遗匠人的坚持!(迪丽热巴火的莫名其妙) 99xcs.com

在刚刚过去的2025年河南卫视中秋晚会上,饰演天女的迪丽热巴身着鹅黄色长裙,头戴“灵雀缀宝冠”亮相,舞动间尽显东方美学神韵。一场表演下来,这顶名叫“灵雀缀宝冠”的发冠,一下成了最吸睛的单品,词条冲上微博热搜前十,话题热度超过200万。

这顶爆火的发冠,出自天津非遗代表性项目“马氏花丝镶嵌”代表性传承人马赛之手。其实,近些年,他复刻和创作的中国传统花丝錾刻饰品,陆续登上过央视春晚、国家宝藏、央视非遗晚会等重磅节目,被多位明星佩戴。而这一次次受人瞩目的背后,藏着的是这位“90后”对守护传统技艺的那份坚持。

一顶热搜“发冠”的诞生

10月10日,国庆中秋假期刚过,在武清区的工作室里,马赛开始整理展品——一个个精致的花丝发冠、耳饰被小心地从玻璃展柜内取出来。下周它们要运往青岛,代表天津优秀版权企业,参加博览会。

马赛

在这些准备参展的饰品中,就有那顶“灵雀缀宝冠”,“当时节目组只说演员是谁,衣服是什么颜色,其他头饰搭配什么,至于要怎么设计,全靠自己琢磨。”马赛回忆,为了赶上节目录制,他只有10天的设计和制作时间,“每一次全新创作都会让我很激动。”

这顶“灵雀缀宝冠”整体高约20cm,马赛说,发冠虽然看似不大,却藏了錾刻、金银错、花丝、点羽、镶嵌等5种非遗工艺,“灵雀的身体是用超薄银片敲打出精细的底胚,这是‘錾刻’技艺;底胚的金银双色,是采用‘金银错’技艺进行镀金呈现出的效果;灵雀的翅膀、蝴蝶和牡丹,是采用0.25mm粗的银丝掐成花纹,一点点填出灵动的造型,这是传统‘花丝’技艺;牡丹的蓝色叶子,是用一片片细小的羽毛贴在花丝上完成的,运用的是‘点羽’技艺。最后再用‘镶嵌’技艺,整体点缀上多彩碧玺。”

灵雀缀宝冠全套饰品

制作时,马赛和母亲两个人连轴转:母亲负责最耗时的花丝掐丝,他则一点点进行錾刻,10天里,他们每天忙到半夜,连流苏的长度都反复试了几次。

发冠寄出去时,马赛没敢多想,直到中秋晚会播出当晚,手机开始不停震动——微博上,“灵雀缀宝冠”的词条冲上热搜前十;抖音里,他随手发的4条制作花絮,播放量一条比一条高;小红书上,网友私信问“哪里能买”,还有人截图对比细节,夸“这才是中式珠宝的浪漫”。

“我当时赶紧剪视频、发动态,累但开心,不是因为火了,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花丝镶嵌了。”马赛笑着说。

从“绕丝小孩”到代表性传承人

马赛与花丝镶嵌的缘分,是从七八岁时跟着父母“绕丝”开始的。

“我父母原本都在武清崔黄口镇的花丝厂工作,因为我妈勤学手巧,成了厂里老师傅最得意的徒弟,而这位老师傅师从北京花丝老手艺人。”马赛说,后来花丝厂倒闭了,厂里的人陆续找了其他出路,只有他父母还在坚持做花丝,后来他父母在家里开起了家庭作坊,靠接外贸花丝饰品订单过活。每天晚上马赛睡熟后,他们还在台灯下忙活。

马赛作品

马赛记得,他小时候最常做的事,就是帮父亲绕丝。父亲用手工丝板,将手指粗的银条,通过100多个细孔,一点点拔成0.5毫米粗的银丝。节假日和放学在家时,他就坐在旁边,把拔好的银丝一圈圈捋顺,“一绕就是一下午,特别乏味,但不敢偷懒,因为丝一乱就废了”。

花丝镶嵌技艺

2009年,17岁的马赛中专毕业,学校给分配了工作,但他没去,就想回家做花丝镶嵌。其实,那时候,他们家的花丝镶嵌饰品生意并不好。父母做的多是外贸出口的“四件套”——耳饰、胸针、戒指、吊坠,风格偏异域风,贴合外国人审美,订单时有时无,“有活的时候没日没夜干,没活的时候就闲着,勉强维持生计”。

马赛在进行錾刻

看到马赛想学的决心,父母没拦着。但让母亲刘桂华没想到的是,年轻人脑子活,马赛一边学习技艺,一边考虑起转型。刘桂华说,“我记得他当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能总做老款式,得让年轻人喜欢。”

90后的“破圈”之路

2010年,马赛开了淘宝店,把父母做的饰品放上去,可三五个月没卖出一件。“那时候天天盯着店铺,心里慌,怕这手艺真的传不下去了。”

淘宝店的“冷遇”,让马赛开始思考转型。有一次,他在看清宫剧时突然想到,花丝镶嵌本就是宫廷技艺,能不能做中国传统头饰呢?那时候淘宝上,还没人做中国传统的花丝镶嵌头饰,他想试试水。

马赛作品,曾登上国家宝藏栏目

有了想法后,马赛逛了天津、北京和河北的一些博物馆,还买了不少带有高清图片的文物介绍书籍,从中寻找发冠文物的样式,他不仅复刻古代发饰,还进行创新设计。他和母亲一起制作,每做出一个发饰,他就会发到淘宝店铺内。

“第一个卖出去的是根据清代文物改款的‘龙头簪’,1000多块钱,心里特别高兴,给了我很大的信心。”马赛说,后来店铺销量节节攀升,甚至有几次他做限量款活动,上架了100个发饰,1分钟不到就被抢光了。

淘宝店的起色,让马赛看到了希望,也让他有了走出去的机会。2018年开始,他受邀参加线下活动,如西塘汉服节、各地非遗展,一个月跑三四个地方是常事。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去当地博物馆,寻找创作灵感。

马赛作品获奖

坚持和创新带来的惊喜有目共睹。这些年,马赛的作品不仅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领域的国家级奖项“百鹤奖”,还越来越多地登上银幕。2019年,他受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组邀请,打造了一组花丝镶嵌男士束发冠,引来不少关注;在《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三季,他为张馨予定制头饰;2024年春晚,他为刘诗诗定制头饰;在央视第四季《国家宝藏》中,他为徐帆、陈都灵、此沙等一众国宝守护人定制古代头饰。

2026年12月,“马氏花丝镶嵌技艺”被评为武清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22年6月,这项技艺被评为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整理完青岛博览会的展品,马赛又回到工作台前,拿起一根银丝,在台灯下,银丝被弯成一段段芝麻大的花纹。马赛说,他最近在研究开设花丝镶嵌的研学和体验项目,“我想让更多人来摸摸银丝、试试掐丝,让更多人知道,咱们中国有这么好的手艺,别让它断了。”(津云新闻记者 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