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100多万元,员工拉桌子碰碎近50个和田玉镯!店主:碎掉的都不能用了,没让赔(价值100万元的清代砚) 99xcs.com

“哗啦——”一声脆响,十几平方米的新装修门店里,几十只和田玉镯在瓷砖地上同时弹跳、碎裂。10月9日傍晚,这段只有7秒的监控视频被店主程先生上传到网络,立刻冲上了同城热搜。

画面里,一位二十出头的男员工双手拉动重桌,桌脚与地砖摩擦发出刺耳声音,紧接着,摆在桌面边缘的那盘碧绿玉镯因惯性滑落,如同下了一场“翡翠冰雹”。镜头最后定格在地板上——玉屑四散,断面泛着冷光,原本应戴在顾客腕上的精致圆环,顷刻间成了一地无法修复的“废料”。

## 一、100多万元“学费”有多贵?

程先生告诉记者,掉落的共有47只和田玉碧玉手镯,进货价就超过100万元。“碧玉讲究颜色浓匀、少黑点、无结构,这批属于中高端货品,单只批发价在2万—3万元之间,零售更是要翻番。”由于是新店,店内还未铺设地毯、安装防滑条,甚至连桌角防撞条都没来得及贴。“我们想着白天摆出来方便顾客试戴,收档时再锁进保险柜,谁料就出事了。”他说。

## 二、行业“潜规则”:越贵重越随意?

在外人看来,百万珠宝应当“里三层外三层”地保护,但不少玉器从业者却习以为常:

- 批发档口习惯把镯子排放在托盘里,顾客可一次性看十几条;

- 零售店为了“颜值”,常用玻璃台面+LED射灯,底座却轻飘飘;

- 员工搬桌子、挪货盘时很少两人操作,更不会先收走货品。

程先生坦言,自己从业十余年,“以前也摔过东西,但都是几千元的小件,没把风险当回事。”正是这种“惯性侥幸”,让百万损失在一瞬间成为现实。

## 三、员工不会赔?法律与情理的边界

视频下方,网友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是:员工要不要赔?北京炜衡(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程晓文解释:

1. 劳动关系下,员工因一般过失造成损失,通常由用人单位承担;

2. 若员工存在重大过失或故意,企业可追偿,但比例需法院根据收入、过错程度等裁定;

3. 玉器行业常给员工买“职业责任险”,但多数保单把“搬动货品”列为免赔范围。

“小伙子一个月工资才五千多,真让他赔也拿不出,我只能认栽。”程先生说,他更担心事件影响员工心理,“已经给他放两天假,希望调整好状态再回来上班。”

## 四、保险、安防、流程——三道防线全失守

记者走访苏州文庙珠宝城发现,多数玉器店对安防投入“能省则省”:

- 只有三成店铺为员工投保职业责任险;

- 地毯因“难清理玉屑”被弃用;

- 保险柜离展示区远,收放动线长;

- 监控虽多,却无人实时盯屏。

人保财险江苏分公司业务经理刘妍透露,公司曾推出“珠宝商综合险”,涵盖盗窃、火灾、意外跌落,但年费率约0.8%—1.2%,很多老板觉得“太贵”“晦气”而放弃。

## 五、一次“碎镯”给行业上的五节课

1. 先收后动:搬桌、移位前,必须清空货品;

2. 双人操作:重物、大盘一律两人抬,禁止单人拖拽;

3. 软包环境:新铺地毯或泡沫垫,成本远低于摔一次手镯;

4. 分段保险:高值货品“日结日清”,白天展出、中午回柜、傍晚入库;

5. 情绪管理:事故发生后,先安抚员工,避免二次伤害。

## 六、百万损失能否“回血”?

程先生已联系原料商,准备将断镯磨成小戒面、耳坠,把损失“能捞回多少算多少”。同时,他在同行群发公告,以成本价出让“完整同款”,希望分摊风险。“全砸手里就是石头,卖出去才是钱。”他说得坦然,却也掩不住心疼。

## 七、网友热议:到底是“粗心”还是“必然”?

视频播放量破两亿,评论区吵翻:

- 有人指责“管理漏洞”“对员工培训缺失”;

- 也有人同情,“谁没有手滑的时候?一百万的教训太惨”;

- 还有玉石小白提问:“和田玉为啥这么贵?”——于是科普博主顺势上线,从“籽料”“俄碧”“黑点”讲到“玉以稀为贵”。

一场意外,意外地带火了“和田玉知识普及”。

## 八、从“碎镯”到“补镯”:行业需要一次系统“复诊”

苏州玉石文化行业协会秘书长陈剑浩表示,协会已起草《玉器门店操作安全指引》,拟于年底前试行:

- 要求价值50万元以上货品白天必须“盘盘有垫、托盘有防滑”;

- 鼓励商家购买商业保险,协会将统一争取团购费率;

- 定期开展员工风险培训,把“搬货前清空”写进岗前考试。

“希望用一次剧痛,换整个行业的长久平安。”陈剑浩说。

## 九、写在最后:昂贵的手镯与无价的风险意识

一百万买得到一批上等碧玉,却买不到一只“后悔药”。程先生的“认栽”背后,是整个玉器行业对风险管理的集体补课:安全流程、保险工具、员工培训,一个都不能少。毕竟,再美的玉,也经不起一次“哗啦”的脆响;再小的概率,砸下来就是一座山。

但愿这满地碎屑,能拼成一张行业“安全地图”,提醒更多珠宝人:玉有价,风险无价;事前预防,永远比事后“认栽”便宜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