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文|昕昕
前言
说起海澜之家,那句"男人的衣柜"广告词简直是DNA级别的洗脑。
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个被年轻人吐槽"一穿显老十岁"的品牌,其实是货真价实的"中国男装扛把子"——连续11年霸榜国内男装市场第一,市值300多亿,吊打森马、七匹狼这些老对手。
现在,海澜之家突然宣布要去香港IPO,理由听起来很高大上:"深化全球化战略,加快出海"。
翻译过来就是:老子要学了23年优衣库,这回终于要出去和师傅掰掰手腕了!
但事情真有这么简单吗?
从"抄作业"到"我要和你拼了"
海澜之家的发家史,活脱脱就是一部"抄优衣库作业"的教科书。
2002年,创始人周建平去日本考察,看到优衣库的"超市式买衣服"模式当场惊呆——衣服按性别分类、试衣间管够、随便挑随便试。
回国后他立马复制粘贴,开出第一家海澜之家,主打"一站式购物+50天无理由退换",直接戳中了当年中国男人"不会买衣服、懒得逛"的痛点。
这招太灵了!2005年营收破百亿,2014年上市市值400多亿,周建平直接成了江苏首富。
但好景不长,优衣库也盯上了中国市场,2013年优衣库在国内开了225家店,还放话"每年要新开100家",矛头直指海澜之家的大本营——下沉市场。
周建平慌了,2014年股东会上直接撂狠话:"我要和优衣库拼了!我是认真的!"
然后雷声大雨点小,2017年在吉隆坡开了首家海外店,到2019年底东南亚才40家店,之后就没啥动静了。
这回赴港IPO又说要"加码出海",怎么听着像是当年那句"我要和你拼了"的续集?
"老年男装"卖不动了,二代接班也没用
真正的问题是:年轻人根本不买账了。
海澜之家的主打产品是polo衫、衬衫、西裤这些商务风,虽然"男人的衣柜"这口号深入人心,但也成功把自己定格在了"爸爸辈衣柜"。
抖音上#海澜之家送爸爸#话题播放量1000多万,有网友神总结:"25岁穿海澜之家,瞬间老成35岁社畜。"
现在的年轻男性要的是松弛感、休闲风和运动风,谁还穿那种紧绷绷的商务装啊!
数据显示,休闲风服装消费占比37%,运动风占28%,海澜之家这套"中年稳重风"彻底不合时宜了。
2026年周建平把位子让给儿子周立宸,二代上台立马搞改革:推出女装品牌OVV、潮牌HLA JEANS、童装YeeHoO,还加速出海——海外门店从68家涨到111家。
但说实话,效果很一般,2025年上半年,这些"其他品牌"营收才15亿,只占总收入的13%,海外收入更惨,只有2个亿,占比不到2%,主品牌营收84亿虽然还占72%,但同比下滑6%。
翻译一下就是:老品牌卖不动,新品牌不给力,出海还没起势。
"轻资产模式"变成了"重包袱"
最要命的是,海澜之家当年靠"轻资产模式"起家,现在这套玩法开始反噬自己了。
什么叫轻资产?简单说就是海澜之家自己不设计不生产,让供应商搞定设计和生产,它只负责挑货和卖货。
卖不出去的衣服能退给供应商,自己背的库存风险很小,下游呢,搞"傻瓜式加盟"——加盟商出钱开店当甩手掌柜,海澜之家负责运营,最后分成。
这模式最牛的时候,2022年门店冲到8200多家,加盟店占八成。
但现在问题来了:存货炸了。
2025年上半年库存102.55亿,库存周转要323天!讽刺的是,2011年海澜之家IPO失败就是因为38.7亿库存被质疑,现在库存涨了快3倍。
供应商不干了,以前愿意承担退货风险,现在不愿意了,2017到2019年,不可退货的库存从24亿涨到42亿,现在估计更多,意思就是:风险都得海澜之家自己扛。
加盟商也在跑路,加盟店从最高峰的80%占比降到现在71%,2024年关了556家店,只新开413家。
更惨的是,为了维持"档口热度",海澜之家还得拼命砸钱打广告——请林更新、周杰伦、张颂文代言,甚至2024年冠名火箭把广告打上太空,5年半烧了25亿广告费,结果呢?该卖不动还是卖不动。
2025年上半年,流动负债144.75亿,存货占了流动资产的一半,净利润还下滑3.1%,这哪是"轻资产",分明是"重包袱"!
这次去香港上市到底图啥?
说白了,海澜之家现在急需钱,库存压身、加盟商跑路、新品牌不给力、出海刚起步,主品牌又卖不动——这一圈下来,不融资怎么撑?
至于"和优衣库拼了"?算了吧,优衣库海外收入占比超过50%,海澜之家才不到2%,这差距不是一个量级的,现在最紧迫的不是"出海称霸",而是"在家别倒下"。
从当年的"中国男装之王"到如今的"老年男装代名词",海澜之家的故事告诉我们:抄作业能让你起飞,但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迟早会摔下来。
这次赴港IPO,与其说是雄心壮志,不如说是一场"自救行动"。
只是不知道,这波操作能不能让"男人的衣柜"重新装满年轻人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