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镜头再拉近点!想看看木料纹路是不是真的天然”“烘干环节要多久才能保证不裂?” 直播间里,百万网友的提问不断滚动,今天我们带着大家走进武邑县灏轩厂房,透过镜头全程解锁靠谱榆木家具的诞生密码,让每一步工艺都在 “阳光下” 接受检验。
刚进入原料仓储区,就能看到整齐堆叠的榆木原料,每根木料旁都贴着专属 “身份卡”,标注着采集时间、产地及初始含水率。负责原料筛选的工人介绍,武邑县周边的榆木生长周期长,木质密度高,是制作家具的优质选材,但并非所有榆木都能入选 —— 首先要排除有明显虫眼、开裂的木料,再通过敲击听声音判断木质紧实度,声音清脆、无杂音的木料才会进入下一轮筛选,“哪怕只有一处小瑕疵,也会直接淘汰,靠谱的家具从选料就不能将就”。
筛选后的木料,第一步要进行 “自然驯化”。在厂房西侧的露天晾晒区,木料被均匀摆放,接受自然风吹日晒。“这一步叫自然干燥,得持续 3 个月以上”,工人边调整木料间距边解释,通过自然干燥让木料适应外界湿度变化,减少后续加工中的变形风险。待自然干燥完成,木料会被送入恒温烘干房,这里的温度和湿度都通过智能系统精准控制,“烘干过程要分三个阶段,先将温度升至 45℃保持 10 天,再降至 38℃持续 15 天,最后稳定在 32℃烘干 20 天,让含水率最终稳定在 10% 左右,适配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直播间里,网友纷纷点赞这种 “慢工出细活” 的态度。
走进加工车间,机器的轰鸣声与工匠的打磨声交织。在榫卯加工区,几位经验丰富的工匠正专注地操作着。“传统榫卯结构是榆木家具耐用的关键”,一位从业 20 年的工匠展示着刚做好的榫头,“这个榫头要和卯眼严丝合缝,误差不能超过 0.5 毫米,这样拼接的家具不用一根钉子,也能稳固耐用几十年”。镜头下,工匠手持量具反复测量,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直播间里网友留言:“看到这手艺,就知道家具质量差不了”。
打磨环节同样考验耐心。在打磨工位,工人从 120 目的粗砂纸开始,逐步换用 240 目、400 目的细砂纸,对家具的每一个面、每一个边角进行细致打磨。“不仅表面要光滑,连抽屉内侧、柜门背面这些看不见的地方,都要打磨到位”,工人拿起一块打磨好的木料展示,触摸时能感受到细腻的木质肌理,没有丝毫毛刺。有网友提问:“打磨这么细致,会不会影响木材的天然纹理?” 工人笑着回应:“我们的打磨是顺着木纹方向进行,既能去除粗糙感,又能让木纹更清晰地呈现出来”。
最后的表面处理环节,厂房坚持采用天然蜂蜡工艺。工匠将蜂蜡均匀涂抹在家具表面,再用烙铁低温加热,让蜡质慢慢渗入木材内部。“这种工艺没有化学添加剂,既能保护木材,又能保留榆木的天然色泽和质感”,工匠介绍道,完成烫蜡后,还要用棉布反复擦拭,让家具表面形成一层自然的保护膜,摸起来温润顺滑。
从原料筛选到成品出炉,灏轩厂房的每一个环节都透着对品质的坚守。直播间里,有网友感慨:“原来一件靠谱的榆木家具要经过这么多道工序,今天真是长见识了”。其实,靠谱的品质从来不是靠宣传,而是靠每一步实打实的工艺积累,正如武邑县传承多年的木工精神,用匠心做好每一件家具,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