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古以来,君主多有孤独感,这不仅仅是国内的现象,国外也一样。即便是像英国传奇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这样,表面上看似“儿孙满堂,老有所依,一生无憾”,她依旧是孤独的。
这一点,从她佩戴的一条珍珠项链就能看出端倪。这条三层珍珠项链,代表了珍珠的经典之美——白、圆、润。珍珠越接近这种标准,就越显得珍贵,哪怕是后来被中东莫扎王妃推崇的“黑珍珠”,也以其圆润光泽闻名。然而,这条项链却不同,表面上呈现出略带乳黄色的色泽,这是珍珠因佩戴多年而发生氧化的迹象。
尽管伊丽莎白女王是全球最古老王室之一的掌门人,财富与珠宝数不胜数,但她佩戴这条氧化了的珍珠项链,究竟为何?从表面看,似乎是一个“低级错误”,但背后却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情感联系。
这条项链的意义非凡,远超珠宝本身的价值。它是伊丽莎白女王9岁生日时,父亲乔治六世送给她的礼物。那时,伊丽莎白和乔治六世的父女关系普通,她的祖父乔治五世是国王,王位离她尚远。然而,伊丽莎白已经在那个年纪展现出超乎寻常的成熟,她与父亲谈论未来,甚至许下愿望:“如果我能成为王储,我也要像维多利亚女王那样。”谁料,这个愿望竟然在不久后的历史中成为了预言。
一年后,乔治五世去世,爱德华八世继位,但爱德华对辛普森夫人的深情让他选择放弃王位。面对这一冲突,乔治六世不得不继位,克服口吃,成为一代英王,而伊丽莎白则开始意识到,她的童年已经结束,王位将属于她。她从14岁起便开始随父亲演讲,鼓励同龄人参与社会事务。
25岁时,乔治六世因健康问题去世,伊丽莎白即位,成为女王。她承诺用一生来守护王朝荣耀,并忠实履行了这一承诺。然而,她的婚姻却并不如外界所想的那样幸福。丈夫菲利普亲王在她继位后,试图通过温莎王朝恢复已灭亡的希腊蒙巴顿王朝,结果被女王剥夺了所有职务,成了“放养”状态,甚至不乏情人。尽管如此,伊丽莎白始终没有离婚,她以王室为重,将婚姻的不幸深藏心底。
伊丽莎白女王的一生充满传奇,但也有她的孤独与无奈。她是如此富有和有权,却从不奢华浪费,生活中除了王室职责,她也有简单的爱好——看马赛、骑马和溜柯基。这些爱好并非女王自己选择,而是父亲乔治六世为她创造的生活娱乐。伊丽莎白的7岁生日时,父亲送给她一只小柯基,这只狗成了她一生的伴侣。
正如古代君主常自称“孤”或“寡人”,不仅仅是装腔作势,实际上,他们是孤独的。伊丽莎白女王也经历了这样的孤独——尽管她是君主,拥有权力和财富,但许多苦楚只能由她自己承受。珍珠项链见证了她一生的变迁,从9岁到加冕,从王位继承到每一次重要场合,它始终伴随着她。珍珠项链的珍贵,并非来自它的昂贵或稀有,而是它承载的情感与回忆,它让女王在孤独中感受到某种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