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旗装”到谎称“笠型盔”的“太君盔”,是倭风挡不住,还是史观不同引发的误读? 99xcs.com

最近,一家知名品牌引起了关注,但这次他们的火爆方式让人有些意外。曾经广受喜爱的“对钩”品牌,推出了新款冬装,其中一款设计被曝出现了与“太君盔”极为相似的造型。这款帽子带有类似“屁股帘”的设计,与日本倭寇的头盔很像。仔细看发布会的图片,大家会发现这款头盔的设计,确实与倭寇的“太君盔”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许“太君盔”这个名字过于夸张。我们不妨借用《亮剑》中的一句话来形容它:“我不管这个粪勺子下边顶着的是什么。”这句话来自抗日名将陈旅长,他斥责过类似的设计为“粪勺子”,如果他知道几年后这种被他批评的东西竟然成为了一些人追捧的时尚,恐怕会气愤地拿马鞭抽人了。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这款“粪勺子”形似的“太君盔”让人不禁想起了历史上的“军旗装”,这些充满争议的服装设计是否与二战历史的某些元素有关?在二战期间,许多苏联和法国的军队也曾穿着带有鹰徽和反万字符号的制服,那时的军人认为这些设计很有荣耀感。我们从一些历史照片和影视作品中,也能看到那些带着“屁股帘”的倭寇头盔,那是“翻译官”的标配——他们也曾认为这和“太君”有些相似,因而感到自豪。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但品牌方却辩称,所谓的“太君盔”其实来源于明代的笠型盔。此时问题来了:明代的笠型盔真的与这款时装帽有所关联吗?通过查阅一些历史资料,半壶老酒发现其中的不同之处。现代博物馆中的明代和清代的头盔怎么看都不像这款所谓的“太君盔”。它们通常是尖顶的,有盔缨,绝不可能是那种带“屁股帘”的设计。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事实上,无论是隋唐的明光铠,还是明清时期的绵甲,头盔的设计都与这款“粪勺子”差异巨大。真正的头盔,要么是铁锁连环,要么是皮革包钉,它们的形制与这种“太君盔”完全不符。既然品牌方声称批评者不了解历史,那不妨让我们再翻翻古籍,看看历史文献上是如何描述头盔的。在《武经总要》和《中国兵器史稿》这两本书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明代头盔的真实面貌:圆形的铁锁子盔,高八寸,锁子长一尺,雕刻精美,完全不符合“太君盔”这种设计。

根据这些历史文献,明代的头盔并没有所谓的“笠型盔”设计,而是别具一格的铁质头盔。更进一步地说,现代博物馆所展示的明代、清代头盔,也与“太君盔”大相径庭。因此,所谓的“笠型盔”设计,很难在历史上找到依据。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虽然品牌方坚称他们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明代笠型盔,但实际上,这种“笠型盔”并不存在于历史上,而是一次全新的设计创意。甚至有可能是设计者为了避免与倭风产生关联,而故意掩饰其设计灵感的真实来源。

除此之外,《武经总要》中的古籍描述了很多关于兵器和盔甲的细节,其中明确提到铁、皮、纸三种材质的盔甲设计,而这些设计与“太君盔”并无相似之处。从秦汉到唐宋,再到明清,我们的兵器盔甲总是威武雄壮,富有文化内涵,哪里有像这种“粪勺子”一样的设计?

可以说,现代品牌的设计是否能够合理解释其灵感来源,值得我们深思。在消费者信息透明的今天,品牌方如果以“消费者不懂历史文化”来为自己的设计辩解,这显然是不成立的。设计者是否故意将倭风元素融入设计,是值得我们警惕的问题。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回头来看,无论这款设计如何辩解,消费者对它的认知已经不再模糊。通过比较历史和现代的设计,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种“马粪勺子”设计,显然与中国古代文化毫无关系,反倒更像倭寇的头盔。倭风的设计并非不可抵挡,但它带来的历史情感冲突却不可忽视。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