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5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想给皇后玛丽亚・费奥多罗夫娜一份复活节惊喜,直接找了圣彼得堡的珠宝商卡尔・法贝热。
现在咱们过复活节顶多整个巧克力兔、糖果蛋,可当年皇室玩的都是“高阶操作”——法贝热最后交差的那枚蛋,光层数就让人咋舌。
这蛋是白色珐琅做的,里头藏着金质“蛋黄”。蛋黄打开不是蛋液,是只纯金母鸡。
更绝的是,母鸡肚子里还掖着镶钻的迷你王冠和红宝石吊坠,四层嵌套跟玩“俄罗斯套娃”似的,搁现在拿出来也得让人大呼“会玩”。
这枚“母鸡蛋”成了法贝热给皇室做彩蛋的开端,之后整整32年,他前前后后给罗曼诺夫王朝做了50枚帝王彩蛋。
每一枚都不重样,要么跟皇室当年的大事挂钩,要么贴合成员喜好,慢慢成了皇室复活节的固定仪式。
可谁也没想到,1917年革命一爆发,这事儿就断了。
罗曼诺夫王朝没了,法贝热家族只能逃到国外,那些宝贝彩蛋全被布尔什维克政府收走了。
王朝覆灭最惨的往往是这些“无主珍宝”,后来不少彩蛋还被拿去换外汇,流落到了欧美各地,想想都替它们可惜。
彩蛋在国外漂了几十年,直到2004年才有了“回家”的机会。
俄国富商维克塞尔伯格从《福布斯》家族手里买了9枚彩蛋,之后直接捐给了圣彼得堡的法贝热博物馆。
本来想这些蛋可能一辈子待在国外,没机会让俄国人再看见,但后来发现这位富商是真下血本,不光花了钱,还特意让这些“皇室旧物”重返故土。
现在去圣彼得堡的法贝热博物馆,还能瞅见首枚“母鸡蛋”,也算圆了不少人的念想。
跳蚤市场里的“百万惊喜”:差点被熔的沙皇彩蛋
不过,不是所有彩蛋都这么“幸运”,至今还有7枚没找着。
2015年之前,没找着的还是8枚,那一年出了个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事儿。美国中西部有个做废金属生意的大哥,在跳蚤市场花1.4万美元买了枚金蛋。
他本来的想法特简单,把金蛋熔了,按金价卖钱,能赚点是点。可没想到买家嫌这金蛋的金价不值当,没要。
无奈之下,他只能把蛋搁在厨房里,放了好一阵都没管。
后来他闲得没事,拿着蛋琢磨,发现里头藏着个怀表,表上还刻着“江诗丹顿”的字。
他赶紧上网搜,一对比资料才发现,这枚蛋竟是1917年前最后一枚“第三枚帝王复活节彩蛋”。
搞不清这大哥当时啥心情,反正换谁都得懵——花1.4万买的“废品”,实际身价几百万美元,这运气怕是比中彩票还难碰到。
之后这枚蛋被他卖给了伦敦的古董商,2014年春天还公开展出过一次,不过后来又成了私人收藏,再没怎么露面。
现在想瞅法贝热彩蛋,不用再等“意外发现”,全球不少博物馆都有藏。
1898年那枚《百合花彩蛋》,是尼古拉二世给皇后亚历山德拉的礼物,蛋身上有皇帝和两位公主的肖像。
最有意思的是,里头的惊喜得转顶部的珍珠钮才能升上来,现在这枚蛋在圣彼得堡法贝热博物馆,还能线上看3D版,细节看得清清楚楚。
还有1915年的《红十字彩蛋》,是专门表彰皇后和两位公主在一战当护士的贡献,打开能看着两位公主守护圣徒的小肖像,现在藏在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博物馆里的“皇室记忆”:法贝热彩蛋的今生
这些彩蛋不光好看,工艺也藏着不少门道。法贝热团队做珐琅的时候,不是用简单的单色,还搞了“内填珐琅”“掐丝珐琅”这些技法。
就拿《百合花彩蛋》来说,白色珐琅里加了点金属粉末,不同光线下看还会泛柔光,这技术在当时绝对是顶尖的。
还有那些小肖像,都是画家拿着细毛笔在放大镜下画的,颜料里还加了珍珠粉,所以过了这么多年,颜色还是很稳。
不过也有可惜的事儿,比如1914年的《凯瑟琳大帝彩蛋》,蛋身上嵌了937颗钻石和500颗珍珠,里头本来有个凯瑟琳女皇的机械轿椅,上了发条还能动,可现在这轿椅找不着了,成了永久的遗憾。
很显然,这些彩蛋早不是简单的复活节礼物了,每一枚都记着罗曼诺夫王朝的事儿——有皇室的日常,有战争的痕迹,还有王朝最后的时光。
现在再看这些法贝热彩蛋,更像一个个“时光胶囊”。
它们见过皇室的奢华,经历过革命的动荡,漂洋过海后又被珍藏起来。
虽然还有7枚没找着,但谁知道哪天会不会又有新惊喜?就像之前那枚在跳蚤市场被发现的彩蛋,谁能想到“废品”里藏着这么大的宝贝。
毫无疑问,这些彩蛋不只是珠宝,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不管以后能不能找齐,它们都已经成了俄国帝制时代最璀璨的残影。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