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正常一分钟多少次?各年龄段标准值+自测方法(心跳正常一分钟90次正常吗) 99xcs.com

心跳就像身体的“小马达”,其跳动频率关乎着我们的健康。但各年龄段的正常心跳次数存在差异。若你不清楚自己的心跳是否在正常区间,也不知怎样自测,别担心,接下来会为你介绍各年龄段标准值和实用的自测方法。

各年龄段心跳正常标准值

胎儿期:胎儿的心跳相对较快。在怀孕12周左右,胎儿的心率可达到160-180次/分钟。随着孕周的增加,到怀孕晚期,胎儿的心率一般稳定在110-160次/分钟。这是因为胎儿的身体代谢旺盛,需要较快的心跳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

新生儿期:新生儿出生后,心跳仍然比较快,正常范围通常在120-140次/分钟。这是由于新生儿的心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身体各器官也在快速发育,需要较高的心率来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

心跳正常一分钟多少次

婴儿期:1岁以内的婴儿,心跳正常范围大约在110-130次/分钟。随着婴儿的成长,身体逐渐适应外界环境,心脏功能也在不断完善,心率会较新生儿期有所下降。

幼儿期:1-3岁的幼儿,心跳正常范围一般在100-120次/分钟。这个阶段,幼儿的活动量逐渐增加,但心脏功能仍在持续发育中,心率相对成年人还是偏高。

学龄前期:4-7岁的儿童,心跳正常范围大概在80-100次/分钟。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身体发育更加成熟,心脏功能进一步增强,心率也会相应降低。

学龄期:8-14岁的儿童,心跳正常范围通常在70-90次/分钟。这个时期,儿童的身体发育逐渐接近青少年,心率也更接近成年人的水平。

青少年期:15-18岁的青少年,心跳正常范围与成年人相似,一般在60-100次/分钟。不过,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阶段,运动、情绪等因素对心率的影响可能会比较明显。

成年期: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心跳正常范围为60-100次/分钟。但对于经常运动的人,如运动员,他们的心率可能会低于60次/分钟,这是因为长期的运动锻炼使心脏功能增强,每次心跳能够泵出更多的血液,所以不需要较高的心率来维持血液循环。

老年期:老年人的心跳正常范围同样在60-100次/分钟。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的功能会逐渐衰退,血管弹性也会下降,可能会导致心率出现一定的波动。而且老年人更容易受到一些疾病的影响,如冠心病、高血压等,这些疾病也可能会影响心率。

心跳的自测方法

触摸脉搏法:这是一种最常用且简单的自测方法。可以选择手腕的桡动脉或颈部的颈动脉来触摸脉搏。以触摸桡动脉为例,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放在手腕拇指一侧的根部,轻轻按压,感受脉搏的跳动。计数1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即为心率。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建议在安静状态下进行测量,测量前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喝咖啡或浓茶等。

使用电子设备测量:现在有很多电子设备可以测量心率,如智能手表、心率监测仪等。这些设备使用方便,只需将设备佩戴在手腕或胸部等部位,就能快速准确地测量出心率。使用电子设备测量时,要确保设备与皮肤接触良好,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听诊器测量法:如果有听诊器,也可以使用听诊器来测量心率。将听诊器的胸件放在胸部左侧的心尖搏动处,仔细聆听心跳的声音,同时计数1分钟内心跳的次数。这种方法相对专业一些,需要一定的操作技巧。

不同年龄段的心跳正常范围有所不同,从胎儿期到老年期,心率随着身体的发育和衰老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了解各年龄段的心跳标准值,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心率异常情况,关注自身的心脏健康。同时,掌握心跳的自测方法,如触摸脉搏法、使用电子设备测量和听诊器测量法等,能够方便我们随时监测自己的心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心脏健康,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其他医院查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