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体复杂的消化系统中,肠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负责运输和消化食物。然而,当肠梗阻发生时,这一正常的消化进程就会被打乱。肠梗阻就如同肠道内的一场“交通堵塞”,影响着身体的健康。很多人对肠梗阻的症状并不了解,从而导致病情延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认识肠梗阻,本文将详细介绍肠梗阻的症状以及出现哪些情况需要提高警惕。
肠梗阻的常见症状
腹痛:腹痛是肠梗阻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这种腹痛通常表现为阵发性绞痛,疼痛部位多在脐周或下腹部。这是因为肠道梗阻后,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强烈蠕动,试图克服梗阻,从而引起疼痛。在疼痛发作时,患者可能会感到腹部有明显的“咕噜咕噜”声,这是肠管蠕动增强的表现。随着病情的进展,如果梗阻不能解除,肠管缺血坏死,腹痛可能会变为持续性剧痛。
呕吐:呕吐也是肠梗阻的典型症状。在肠梗阻早期,呕吐多为反射性,吐出物为胃内容物。之后,随着梗阻部位的不同,呕吐的特点也有所差异。高位肠梗阻时,呕吐出现早且频繁,吐出物主要为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低位肠梗阻时,呕吐出现较晚,吐出物可呈粪样。这是因为低位肠梗阻时,肠道内的内容物在肠管内停留时间较长,经过发酵等变化后,吐出物会有类似粪便的气味。
腹胀:腹胀一般在梗阻发生一段时间后出现。其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低位肠梗阻及麻痹性肠梗阻时腹胀较为明显。腹胀是由于肠道内气体和液体无法正常排出,积聚在肠管内所致。患者的腹部会明显膨隆,有时可以看到肠型及蠕动波。如果腹胀持续加重,可能会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停止排气排便: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多会出现停止排气排便的情况。这是因为肠道被梗阻,内容物无法通过梗阻部位。但在肠梗阻早期,尤其是高位肠梗阻时,可能仍有少量气体和粪便排出,这是因为梗阻部位以下的肠管内还残留有气体和粪便。因此,不能仅仅根据是否有排气排便来判断是否存在肠梗阻。
需要警惕的情况
腹痛加剧且持续不缓解:如果腹痛由阵发性绞痛变为持续性剧痛,且使用一般的止痛方法无法缓解,这可能提示肠管已经发生了缺血坏死等严重情况。此时,病情进展迅速,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出现发热、寒战等感染症状:发热、寒战可能是由于肠管坏死、细菌感染引起的。当肠道发生梗阻后,肠壁血液循环障碍,细菌容易滋生繁殖,进而引发感染。如果患者出现体温升高、寒战等症状,说明感染已经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腹部压痛、反跳痛是腹膜炎的典型体征。当肠梗阻导致肠管坏死穿孔时,肠道内的细菌和内容物会进入腹腔,引起腹膜炎。患者在按压腹部时会有明显的疼痛,抬手时疼痛会加剧,这就是反跳痛。出现这种情况表明病情已经非常危急,需要紧急手术治疗。
休克表现: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时,提示病情已经发展到严重阶段。这可能是由于肠管坏死、感染性休克等原因引起的。休克会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严重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必须立即进行抢救治疗。
肠梗阻的治疗及注意事项
治疗方法:肠梗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适用于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麻痹性或痉挛性肠梗阻等。主要措施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胃肠减压可以通过鼻腔插入胃管,将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吸出,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对于一些因肠道蛔虫等原因引起的肠梗阻,还可以使用驱虫药物等进行治疗,但具体用药需遵医嘱。手术治疗则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绞窄性肠梗阻、肿瘤及先天性肠道畸形引起的肠梗阻等。手术的目的是解除梗阻,恢复肠道的通畅。
注意事项: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肠梗阻的发生也非常重要。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过多不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对于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要注意术后的康复和护理,预防肠粘连的发生。如果出现腹痛、呕吐等疑似肠梗阻的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肠梗阻具有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常见症状。当出现腹痛加剧且持续不缓解、发热寒战等感染症状、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以及休克表现时,需要高度警惕,及时就医。治疗上有非手术和手术等方法,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预防。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如有疑问,可以点击在线咨询。
其他医院查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