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安徽宣城一位大叔的遭遇引发关注:他在路上低头看手机时,不慎踩到两条正在缠斗的蛇——一条是剧毒的五步蛇,另一条是同样危险的竹叶青。结果,他的腿部被两条蛇接连咬伤,伤口迅速肿胀,情况危急。据当事人女儿描述,由于父亲对蛇毒血清过敏,医生只能采取内服药物结合输液的方式治疗,目前患者已脱离生命危险,但仍需后续观察。
这一事件不仅让人捏一把汗,也暴露出两个关键问题:毒蛇的“混合攻击”有多危险?被蛇咬伤后,普通人该如何科学自救?
毒蛇“混合攻击”为何凶险?
五步蛇(尖吻蝮)和竹叶青均属剧毒蛇类,但它们的毒液成分和作用机制不同:
五步蛇毒:以血循毒为主,会破坏血管壁,导致伤口剧烈疼痛、肿胀、出血不止,甚至组织坏死,严重时可引发全身凝血功能障碍。
竹叶青毒:兼具血循毒和神经毒,除局部症状外,还可能引起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等神经中毒表现。
同时被两种毒蛇咬伤,相当于身体同时面临“双重攻击”:毒液叠加会加速症状恶化,增加休克、器官衰竭的风险。幸运的是,这位大叔送医及时,且医生根据其血清过敏的特殊情况调整了治疗方案,才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
被蛇咬伤后,记住这5步保命!
1. 保持冷静,立即脱离危险区域
蛇咬伤多发生在野外或草丛,第一步是迅速离开蛇的活动范围,避免二次攻击。若蛇未逃逸,可用手机拍照记录特征(但不要试图捕捉),以便医生判断蛇种。
2. 固定伤口,减少毒素扩散
停止一切活动,保持伤口低于心脏位置(如坐下后将受伤腿伸直)。
用绷带或衣物在伤口近心端(靠近心脏一侧)5-10厘米处松紧适度地绑扎,每隔15-20分钟放松1-2分钟,防止肢体缺血坏死。
切勿用嘴吸毒、切割伤口或烧灼皮肤,这些操作可能加重感染或中毒。
3. 清洗伤口,去除残留毒液
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及周围皮肤,去除表面毒液和污物。若条件允许,可用干净容器装水从伤口上方冲洗,但避免用力挤压(可能促使毒液扩散)。
4. 尽快就医,切勿拖延
毒蛇咬伤的黄金救治时间是2-4小时内,尤其是血循毒类蛇伤。即使伤口症状轻微,也需立即前往有抗蛇毒血清的医院(国内多数县级以上医院常备常见蛇毒血清)。
5. 特殊情况告知医生
如已知对血清过敏,需提前说明,医生会通过脱敏注射或替代疗法(如中药、支持治疗)处理。
预防胜于治疗:走路别当“低头族”
这起事件中,大叔因低头看手机未注意路况,直接导致了意外发生。夏季是蛇类活跃期,户外活动时需注意:
穿长裤、高帮鞋,避开草丛茂密处;
夜间行走用手电筒照明,警惕脚下;
家中若靠近山区,需定期清理杂物,防止蛇类藏匿。
蛇类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绝大多数咬伤源于“无意冒犯”。掌握科学自救方法,保持对自然的敬畏,才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其他医院查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