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秋一到,天气逐渐转凉,人们的饮食也随之发生变化。“立秋吃啥饭就有啥讲究”,这句俗语体现了节气与饮食之间的紧密联系。每一种饭食背后,都有着特定的寓意和养生之道。接下来,就和我们一起深入了解立秋的饮食文化吧。
立秋的基本介绍
立秋的时间:立秋一般在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它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太阳到达黄经135°。
立秋的气候特点:立秋并不意味着酷热天气就此结束,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不过,从这一天开始,气温逐渐下降,早晚温差也会慢慢加大。
立秋饮食的总体原则
滋阴润燥:立秋后,天气逐渐干燥,人体容易出现秋燥的症状,如口干、鼻干、咽干等。因此,饮食上要注重滋阴润燥,多吃一些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
少辛增酸:秋季肺气旺,辛味食物会使肺气更盛,而酸味食物有收敛肺气的作用。所以,立秋后要少吃辛辣食物,多吃酸味水果和蔬菜,如苹果、葡萄、山楂等。
健脾养胃:经过一个夏天的消耗,人体的脾胃功能相对较弱。立秋后要注意健脾养胃,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等。
立秋常吃的饭食及讲究
饺子:在北方,有“立秋贴秋膘”的习俗,吃饺子就是其中一种方式。因为夏天人们胃口不好,体重可能会有所减轻,立秋吃饺子可以补充营养,增加体重。而且饺子形状像元宝,寓意着财富和好运。
秋桃:在浙江杭州一带有立秋日食秋桃的习俗。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绿豆粥:立秋时节,天气仍然炎热,绿豆粥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的功效。同时,绿豆还能健脾益胃,适合在这个时候食用。
立秋其他饮食习俗
吃西瓜:在江苏等地,有立秋吃西瓜的习俗,称为“啃秋”。人们相信立秋时吃西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
吃龙眼:在福建福州,有“立秋吃龙眼立秋补”的说法。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等功效,立秋时吃龙眼,寓意着补秋膘。
立秋饮食的养生功效
增强免疫力:按照立秋的饮食原则选择食物,摄入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助于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预防秋季常见的疾病。
调节身体机能:通过合理的饮食,可以调节人体的各项机能,使身体更好地适应季节的变化。例如,滋阴润燥的食物可以缓解秋燥症状,健脾养胃的食物可以提高脾胃功能。
立秋饮食的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进补:虽然立秋有“贴秋膘”的说法,但也不能盲目进补。过度进补可能会加重肠胃负担,导致消化不良等问题。
注意饮食卫生:秋季是肠道疾病的高发季节,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变质、不洁的食物,防止病从口入。
立秋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每一种饭食和习俗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健康的追求。在这个节气里,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食物,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调养身体。希望大家都能在立秋时节吃得健康、吃得开心。
其他医院查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