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日就到立秋啦!2025年8月7日13时51分,立秋的钟声即将敲响,它带来了秋天的第一缕讯息,也提醒着我们要开始关注季节交替时的养生之道。立秋不仅是自然界阴阳转换的时期,也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个关键的时刻,饮食的选择尤为重要。“3吃3不吃”的养生口诀,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它结合了秋季的气候特点和人体的生理需求。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我们可以在立秋时节调理身体,预防疾病,为接下来的秋冬季节打下良好的健康基础。下面,让我们一同探究这“3吃3不吃”的奥秘。
3吃
吃酸:立秋后,适当多吃酸性食物对身体大有裨益。从中医角度来看,酸味食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能帮助人体收敛肺气,防止肺气过散。像葡萄,它富含葡萄糖、维生素以及多种矿物质,具有补气血、强筋骨、利小便的功效。葡萄中的类黄酮是一种强力抗氧化剂,可抗衰老,并可清除体内自由基。还有山楂,它有消食化积、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在立秋时节,适当吃些山楂,有助于缓解因夏季饮食不规律导致的消化不良。此外,柠檬也是不错的选择,它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菌消炎、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多种功效。我们可以用柠檬泡水喝,既能补充水分,又能摄入丰富的营养。
吃润燥食物:秋季气候干燥,容易损伤人体的津液,因此需要多吃一些润燥的食物。梨是秋季润燥的首选水果,它具有清热降火、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的作用。生吃梨能缓解秋燥引起的咽干、口渴等症状;而将梨与冰糖、川贝一起炖煮,制成梨汤,则对咳嗽、咳痰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百合也是一种很好的润燥食材,它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可以用百合煮粥或煲汤,既能滋养身体,又能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此外,蜂蜜也是润燥的佳品,它具有滋阴润燥、润肠通便的作用。每天清晨喝一杯蜂蜜水,不仅能滋润肠道,还能为身体补充能量。
吃健脾胃食物:经过一个夏天的“煎熬”,很多人的脾胃功能都有所减弱。立秋后,要注意调养脾胃。山药是一种药食两用的食材,它具有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的功效。山药中含有丰富的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可以将山药煮成山药粥,或者与排骨一起炖汤,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芡实也是健脾胃的好食材,它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的作用。用芡实煮粥,既能健脾止泻,又能补肾固精。此外,白扁豆也有健脾化湿的功效,适合在立秋时节食用。可以将白扁豆煮熟后凉拌,或者与大米一起煮粥,都能起到很好的健脾作用。
3不吃
不吃辛辣食物: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人体的阳气也开始收敛。此时如果过多食用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等,容易助热生火,加重秋燥的症状。辛辣食物会使人体出汗增多,导致津液流失,从而加重口干、咽干、便秘等症状。而且,辛辣食物还会刺激胃肠道,影响胃肠功能。在立秋时节,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食物,以免损伤身体的阳气和津液。
不吃油腻食物:夏季人们的食欲往往较差,饮食相对清淡。立秋后,虽然天气开始转凉,但人体的消化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如果此时大量食用油腻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等,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导致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症状。此外,油腻食物还含有较高的脂肪和胆固醇,长期食用容易导致血脂升高、肥胖等问题。在立秋时节,应选择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
不吃生冷食物:立秋后,天气逐渐变凉,人体的脾胃功能相对较弱。此时如果食用过多的生冷食物,如冰淇淋、冷饮、生鱼片等,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虚寒,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而且,生冷食物还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在立秋时节,应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尤其是脾胃虚寒的人群更要注意。
明日立秋,遵循“3吃3不吃”的饮食原则,吃酸以收敛肺气,吃润燥食物以对抗秋燥,吃健脾胃食物以调养身体;同时,不吃辛辣食物以免加重秋燥,不吃油腻食物以减轻胃肠负担,不吃生冷食物以保护脾胃阳气。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健康愉快地度过立秋时节。让我们从饮食做起,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其他医院查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