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儿科急诊上演惊险一幕:一名仅 4 个月大的婴儿因误食干燥剂被紧急送医,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后转危为安。经查,这起意外源于患儿奶奶的疏忽——将混入奶粉罐的白色干燥剂颗粒误认作益生菌喂食。
宝宝误服干燥剂的危害及紧急处理指南
一、干燥剂类型及危害
1. 硅胶干燥剂(透明球状)
成分:二氧化硅(SiO₂),无毒,不溶于水,不被人体吸收。
危害:
通常无严重危害,可能引起轻微呛咳。
会随粪便自然排出体外。
处理:
无需特殊处理,观察即可。
可适量饮水促进排泄。
2. 生石灰干燥剂(白色粉末,遇水放热)
成分:氧化钙(CaO),遇水生成强碱性氢氧化钙(Ca(OH)₂)。
危害:
灼伤消化道:口腔、食道、胃黏膜被强碱腐蚀,导致疼痛、呕吐、便血。
严重并发症:可能引发消化道穿孔、休克或永久性损伤。
处理:
禁止催吐(可能加重灼伤)。
立即饮用牛奶或植物油(200-300ml),保护黏膜。
紧急送医,可能需洗胃或中和治疗(如维生素C注射液)。
3. 氯化钙干燥剂(白色颗粒)
成分:氯化钙(CaCl₂),吸水后形成凝胶。
危害:
强碱性,可能灼伤消化道,引起腹痛、呕吐。
处理:
饮用大量水稀释,避免催吐。
送医检查,必要时中和碱性物质。
4. 三氧化二铁干燥剂(棕色粉末)
成分:三氧化二铁(Fe₂O₃),具有铁锈味。
危害:
铁中毒:大量摄入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腹痛,严重时器官损伤(如肝、肾)。
处理:
饮用大量水,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催吐。
送医检测血清铁浓度,进行解毒治疗(如硫糖铝保护黏膜)。
5. 蒙脱石干燥剂(白色/淡灰色)
成分:蒙脱石,具有吸附作用。
危害:
可能导致便秘,但通常无毒性。
处理:
增加饮水量,观察便秘情况。
严重时就医,可能需通便治疗。
二、紧急处理步骤
1. 确认干燥剂类型
查看包装或残留物:明确成分(硅胶、生石灰、氯化钙等)。
物理特性判断:
生石灰:白色粉末,遇水发热。
硅胶:透明球状,无反应。
氯化钙:白色颗粒,吸水后成凝胶。
2. 立即行动
硅胶/蒙脱石干燥剂:
清理口腔残留。
观察,无需催吐,必要时饮水促进排泄。
生石灰/氯化钙/三氧化二铁干燥剂:
生石灰:立即服用牛奶或植物油(200-300ml)。
其他类型:饮用大量水稀释。
禁止催吐(可能加重损伤)。
饮用保护液:
保留证据:携带干燥剂包装或残留物供医生检查。
3. 紧急送医
无论何种类型,均需尽快就医,尤其是出现以下症状:
呕吐、腹痛、便血或呕血。
呼吸困难、流涎或意识模糊。
医生可能采取的措施:
洗胃(尤其生石灰中毒)。
中和治疗(如维生素C中和碱性物质)。
补液或检测铁浓度。
4. 后续观察与护理
恢复期饮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2-3天,避免刺激性食物。
定期复查:肝肾功能检查(尤其铁中毒或腐蚀性损伤)。
三、预防措施
安全存放:
将干燥剂存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使用带锁容器。
拆封食品后立即丢弃干燥剂,避免儿童接触。
教育儿童:
识别“勿食”标志,教育儿童干燥剂的危险性。
避免购买含干燥剂的食品给低龄儿童。
替代方案:
优先选择食品级硅胶干燥剂(无毒)。
使用其他防潮方式(如密封罐)减少干燥剂使用。
四、注意事项
切勿自行催吐:尤其是腐蚀性干燥剂(如生石灰),可能加重食道损伤。
保留证据:携带干燥剂包装或残留物,帮助医生快速诊断。
观察症状:即使无即时反应,也需就医检查,因部分损伤可能延迟出现。
通过以上步骤,可最大限度减少干燥剂误服对宝宝的伤害,确保及时有效处理。
其他医院查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