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女子因口臭查出胃癌前病变 这几类人需警惕幽门螺杆菌(28岁女子因口臭而得病) 99xcs.com

  近日,河南一位年仅28岁的女子洋洋(化名)因长期口臭被确诊为胃癌前病变,引发公众广泛关注。根据媒体报道,洋洋被口臭困扰了四五年,一直没当回事,直到一次体检发现幽门螺杆菌(Hp)持续感染,进一步做胃镜后,结果为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属于胃癌前的病变状态。

更令人唏嘘的是,她的父亲也曾因类似症状被查出胃癌,目前术后恢复已半年。洋洋回忆,自己上大学后频繁点外卖,吃得重油重盐,还嗜辣成性。如今被确诊后,她体重骤降30斤,也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希望大家引以为戒,不要忽视身体的信号,尤其是像“口臭”这样的小问题,可能背后隐藏着大隐患。

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口臭并不总是“口腔”问题,它有时可能是胃部在“报警”。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它和胃癌有什么关系?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寄居在胃黏膜中的细菌,感染率非常高。据统计,中国成人感染率约为50%-60%。多数人感染后没有明显症状,但部分人可能出现胃胀、胃痛、口臭、打嗝、食欲下降等问题。

长期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引发慢性胃炎、胃溃疡,甚至发展为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最终可能演变为胃癌。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1994年就已将幽门螺杆菌列为I类致癌物

洋洋的病情发展路径就是一个典型的“慢性胃炎—萎缩—肠化—癌变”的过程。如果在最初感染阶段能及时发现和根除幽门螺杆菌,就可能避免后续这些严重并发症。

口臭也可能是胃的问题!

很多人认为口臭只是牙齿、牙龈或者舌苔清洁不够,其实这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如果长期口臭难以改善,尤其伴随胃部不适、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症状,就要考虑是否是胃出了问题。

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导致胃内容物停留时间延长,消化不完全,产生硫化物和氨等异味物质,从胃部反流至口腔,造成顽固性口臭。因此,慢性口臭也可能是身体在提示你:“检查一下胃吧!”

谁需要检查幽门螺杆菌?

以下人群建议进行幽门螺杆菌的筛查:

经常胃胀、反酸、嗳气、口臭的人;

有胃癌家族史的人;

伴有胃痛、胃部灼热感、食欲不振、黑便等症状的人;

长期饮食不规律、爱吃烧烤、腌制品、重口味食品者;

共餐家庭(尤其是父母患病的)成员也需考虑检测。

幽门螺杆菌的检查方式包括:吹气试验(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粪便抗原检测血清抗体检测胃镜活检检测。其中,呼气试验无创、准确率高,是最常用的检测方式。

一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怎么办?

目前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主要方式是服用“四联疗法”:包括两种抗生素、抑酸药和铋剂,连续服药10~14天。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根除率可达到85%以上。

此外,家庭中发现一人感染,建议全家人一起筛查,尤其是经常共餐的成员。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唾液、餐具、牙刷等传播,尤其在亲子之间、夫妻之间的传播风险较高。

饮食习惯也很关键

洋洋在新闻中提到自己大学时期的饮食习惯,“外卖不断、重油重盐、嗜辣”,这恰恰是胃病的“温床”。长期摄入高盐、高脂、辛辣刺激性食物,不仅会损伤胃黏膜,还可能影响肠道菌群,降低胃的自我修复能力。

要想保护胃部健康,从现在开始改掉不良饮食习惯,做到以下几点:

1、少吃腌制、熏制、烧烤类食物;

2、减少盐和辣椒的摄入;

3、多吃新鲜蔬果、谷物;

4、定时定量吃饭,不暴饮暴食;

5、戒烟限酒。

从洋洋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看似“小问题”的口臭,可能是胃癌前病变的信号。如果不重视,可能会错失早期干预的机会。

她的故事提醒我们:身体的任何异常,都值得认真对待。尤其是像幽门螺杆菌这样看似“隐形”的问题,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

别等症状严重了才后悔莫及。愿我们都能从这个故事中得到警醒,保护好自己的胃,守住健康的防线。

其他医院查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