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暑假,医院的泌尿外科都会迎来一波“高峰期”,但这并不是因为大家突然都生病了,而是大量家长趁着假期给孩子安排了“割包皮”手术。媒体从一家儿童医院了解到,仅这个暑假,割包皮的手术量预计就有2000台,几乎是平时的5倍。然而医生也提醒大家,其实并不是所有孩子都需要割包皮,绝大多数小朋友并不具备手术指征,没必要盲目“跟风”。
那么,什么是包皮?什么情况才需要割?割了之后又需要注意什么?这篇文章带你一文看懂。
什么是割包皮?简单讲就是“去掉多余的皮”
“割包皮”是很多男性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经历。医学上称为“包皮环切术”,它的目的是切除阴茎头部外面包裹着的一层多余皮肤——包皮。
正常情况下,包皮是可以上翻并露出龟头的,但有些小朋友由于先天或发育问题,包皮口狭窄、无法上翻,就形成了“包茎”或“包皮过长”。这种情况可能导致排尿困难、局部卫生难以清洁、甚至反复发炎,这时候才可能需要考虑手术。
哪些情况的孩子才真的需要割包皮?
很多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去割,就急着给自己孩子安排,其实没这个必要。医生提醒,真正需要割包皮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真性包茎
也就是包皮口过小,完全无法翻开,即使是家长帮忙也无能为力。这种情况容易积垢,引发包皮炎或尿路感染,确实需要手术。
2. 反复炎症或感染
如果孩子经常出现包皮红肿、瘙痒、流脓等情况,甚至已经多次发生包皮龟头炎,也建议通过手术彻底解决。
3. 排尿困难、尿线细或弯曲
包皮太紧可能会影响排尿,如果出现排尿变细、尿线偏斜、尿液残留等问题,也应尽早就医评估。
4. 青春期前仍无法翻开包皮
一般来说,随着孩子长大,包皮会自然松开,大约到5岁左右已有一定程度的松动。若到了8-10岁仍完全无法翻出,且没有改善迹象,也可以考虑手术。
哪些情况不用着急动刀?
医生特别强调,以下情况不建议盲目手术:
3岁以下的孩子:很多孩子年纪小,包皮还没有自然分离,属于正常现象,观察即可。
轻微包皮过长但能翻开、无症状的:如果包皮可以翻开,孩子也没有不适,就不一定非要割。
家长只是“想割一下预防问题”的:医学上并不支持“预防性手术”,尤其是在没有症状的前提下。
割包皮手术前后要注意什么?
如果孩子真的有明确的医学需要,并准备进行手术,家长也要注意一些关键事项:
1. 最佳年龄段在5岁以上
年纪太小的孩子不易配合,容易焦虑甚至挣扎,一般建议5岁以上、8-10岁为最佳时机,这个年龄段理解能力和配合度更好。
2. 术前要检查身体
包括是否有感冒发烧、局部炎症等,如果有,手术应延期,确保术中安全。
3. 术后护理是关键
割包皮虽然是小手术,但术后护理非常重要:
要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避免用力拉扯;
少活动,防止摩擦;
严格遵照医生指导用药和复诊。
4. 心理安抚也很重要
手术可能让孩子害怕、紧张,家长要提前做好心理疏导,告诉孩子“这是为了身体更健康”,并在术后多给予安慰与鼓励。
写在最后
暑假是孩子就医相对宽松的时间,安排割包皮手术确实方便,但家长不能因此就盲目“排队割”。是否需要动手术,关键要看孩子有没有明确的医学指征,而不是看别人家的孩子有没有割。
正确判断、合理安排、科学对待,是对孩子负责的表现。割与不割,不在“流行”,而在“需要”。
如您还对孩子是否适合割包皮有疑问,建议前往正规医院泌尿外科或儿外科咨询专业医生,不要自行判断或听信小道消息。
其他医院查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