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怎么算的,轻松掌握入伏出伏时间(三伏天怎么算的?) 99xcs.com

  三伏天的计算,核心是围绕 “庚日” 展开,结合夏至和立秋两个节气来确定具体时间。简单概括,三伏天是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到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结束,分为初伏、中伏、末伏三个阶段。

“庚日” 是计算的关键

我国古代用干支纪日,“庚” 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中的第七位,每 10 天会出现一个庚日。比如庚子日之后,10 天便是庚戌日,以此类推。由于庚日每 10 天循环一次,这就为三伏天的时间计算提供了基础周期。

初伏: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启

按照 “夏至三庚数头伏” 的规则,初伏的第一天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从夏至日开始,我们依次往后数庚日,数到第三个时,这一天就是初伏的起始,而初伏固定为 10 天。比如夏至日是 6 月 21 日,若之后第一个庚日在 6 月 25 日,第二个在 7 月 5 日,第三个在 7 月 15 日,那么 7 月 15 日就是初伏第一天,到 7 月 24 日结束。

中伏:时长随庚日位置变化

中伏紧接着初伏,其开始时间是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但中伏的时长不固定,可能是 10 天,也可能是 20 天,这取决于立秋节气与庚日的位置关系。如果立秋当天或之后才出现夏至后的第五个庚日,那么中伏就有 20 天;若立秋之前就出现了第五个庚日,中伏则为 10 天。这是因为要保证末伏在立秋之后,遵循 “秋后有一伏” 的规律。

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始

末伏的开始时间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且固定为 10 天。无论中伏是 10 天还是 20 天,末伏都会在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准时开启,结束后整个三伏天便宣告结束。比如立秋在 8 月 8 日,若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 8 月 10 日,那么末伏就从 8 月 10 日开始,到 8 月 19 日结束。

由于庚日每 10 天循环一次,且夏至和立秋的日期每年略有变动,所以三伏天的具体时间每年都有所不同,时长也会在 30 天或 40 天之间变化。但只要掌握了庚日与两个节气的关系,便能清晰推算出三伏天的时间规律。

其他医院查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