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北大“韦神”韦东奕因牙齿问题上了热搜。据媒体报道,他曾多次接受牙周炎治疗,引发不少网友关注和讨论。其实,不光是“韦神”,很多人都有类似的口腔问题,只是自己没发现,或者觉得不严重就忽视了。但牙周炎真不是小毛病,拖久了不仅会掉牙,还可能影响全身健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一、牙周炎是什么?不是“上火”那么简单
很多人以为牙龈出血、牙齿松动是“上火”或者刷牙太用力,其实很可能是牙周炎在作怪。
牙周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它不是单独伤害牙齿,而是从牙龈开始,一步步波及到牙齿周围的组织,包括牙槽骨。简单说,它是“牙齿地基”出问题了。
初期表现为牙龈红肿、刷牙出血、口臭;严重时牙齿会变松,甚至掉落。因为过程缓慢且不太疼,很容易被忽略,等你发现牙齿松动时,病情可能已经比较严重了。
二、牙周炎的成因:和清洁不到位脱不了关系
那牙周炎到底是怎么来的?归根结底就是牙菌斑和牙结石惹的祸。
口腔里有很多细菌,吃完饭如果不认真刷牙,这些细菌会在牙齿表面形成一层软垢,也就是“牙菌斑”。久而久之,菌斑变硬,就成了牙结石。牙结石像刺猬一样卡在牙齿和牙龈之间,导致牙龈发炎、出血,再继续发展就成了牙周炎。
除了刷牙不干净,吸烟、熬夜、压力大、内分泌失调、免疫力差等也会加快牙周炎的进展,糖尿病患者更是高风险人群。
三、很多人都有牙周问题,只是没当回事
牙周炎并不是“老年人才有”的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被牙周炎困扰,有的甚至二十出头牙龈就开始萎缩。这主要和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忽视口腔卫生密切相关。
比如早上赶时间随便刷一下、晚上太困不刷牙、长时间不洗牙、不重视牙线……这些看似“无伤大雅”的习惯,时间一长就会出大问题。
四、如何判断自己有没有牙周问题?自测这几点
你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小信号初步判断自己是否可能患有牙周炎:
刷牙时经常出血
牙龈红肿或颜色暗红
吃东西牙齿有点松动感
早上起来有明显口臭
牙缝变大,牙龈往下缩
如果你有两项以上的症状,就建议尽快去看牙医,别拖。
五、预防牙周炎,关键是“日常+定期”两手抓
牙周炎说白了是“懒出来的病”,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1. 每天认真刷牙两次
刷牙不能只是“意思一下”,要掌握正确方法。建议使用软毛牙刷,每次刷牙3分钟左右,尤其要清理牙龈边缘那一圈。
2. 学会使用牙线或牙间刷
刷牙清理不到牙缝里的污垢,牙线可以弥补这个死角。每天使用一次牙线,是保护牙周健康的关键一步。
3. 定期洗牙
很多人觉得洗牙“伤牙齿”,其实正规洗牙是非常安全的,而且有助于清除牙结石,防止炎症。建议每半年或一年洗一次牙。
4. 少吃甜食、戒烟限酒
糖分是口腔细菌的养分,吃多了容易产生菌斑。吸烟则会抑制牙龈供血,加速牙周病进展。戒烟是保护牙齿的重要一步。
5. 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免疫力
睡眠不足、压力大、免疫力差也会让牙周组织更容易感染。身体状态好,牙齿自然也更“坚挺”。
结语:
牙周炎虽不致命,但它的破坏力不容小觑。一口好牙,不只是吃饭方便,更是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预防牙周炎,从现在认真刷牙开始。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如有疑问,可以点击在线咨询。
五官科医院查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