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高考在我国实行了很长时间,有着成熟的体系和广泛的认知基础;而新高考则是为了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和选拔的要求而进行的改革。两者在考试模式等多个方面都存在差异,接下来为大家一一解析。
考试科目设置
老高考:老高考采用“3+文综/理综”的模式。“3”指的是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数学分为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难度有所不同。文科考生要考政治、历史、地理组成的文综,理科考生则考物理、化学、生物组成的理综。这种模式下,学生在高中阶段过早地进行了文理分科,限制了学生的学科视野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新高考:新高考有多种模式,常见的是“3+1+2”和“3+3”模式。在“3+1+2”模式中,“3”同样是语文、数学、外语;“1”是从物理和历史中任选一门;“2”是从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中任选两门。“3+3”模式则是语文、数学、外语加上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科目中任选3门。新高考给予学生更多的科目选择自由,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科优势和兴趣特长。
计分方式
老高考:老高考所有科目都是以原始分计入总分。也就是说,考生在每门科目中实际得到的分数是多少,就以这个分数计入高考总成绩。这种计分方式简单直接,但对于不同科目之间的难度差异无法进行有效平衡。
新高考:新高考实行等级赋分制。对于选考科目,将考生的原始成绩按照一定的规则划分成不同的等级,然后根据等级赋予相应的分数。例如,某省将选考科目成绩分为A、B、C、D、E五个等级,每个等级再细分若干小等级,按照等级对应的分数区间赋分。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不同科目难度差异带来的不公平,使考生的成绩更能体现其在全省考生中的相对位置。
录取方式
老高考:老高考是按照院校为单位进行录取的。考生填报志愿时,是以院校为基本单位,每个院校下设置若干专业组,考生需要同时选择院校和专业。这种录取方式下,考生可能会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而且一旦被某所院校录取,就不能再被其他院校录取。
新高考:新高考实行“院校+专业组”或“专业(类)+院校”的录取模式。在“院校+专业组”模式下,一所院校可以设置多个专业组,每个专业组内的专业对选考科目有相同的要求,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选考科目和兴趣填报不同的专业组。“专业(类)+院校”模式则更加注重专业,考生可以直接填报具体的专业和对应的院校,增加了考生选择专业的自主性。
其他医院查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