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张今年50岁,平时身体还算硬朗,就是最近一段时间,总感觉肚子隐隐作痛,还时不时地拉肚子。一开始,他以为是吃坏了东西,就没太在意。可这种情况持续了好几个星期都没见好转,而且大便还偶尔带血。老张有点慌了,赶紧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被诊断为肠息肉。其实,肠息肉在早期往往会发出一些信号,如果能及时察觉,就能早发现、早治疗。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肠息肉的早期症状和可能出现的信号。
排便习惯改变
腹泻或便秘:正常情况下,我们的排便有一定的规律。但当肠息肉出现时,肠道的正常功能会受到影响,可能导致排便习惯改变。有些人会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增多,而且粪便可能比较稀;而另一些人则会出现便秘,排便困难,大便干结。就像老张一样,他先是出现了拉肚子的情况,这可能就是肠息肉影响了肠道的吸收和蠕动功能。
腹泻与便秘交替:还有一种情况是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这是因为肠息肉可能会导致肠道的梗阻或刺激,使得肠道的蠕动时而加快,时而减慢,从而出现这种交替的症状。如果这种情况频繁发生,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便血
鲜血便:便血是肠息肉比较常见的症状之一。当息肉表面的黏膜受到摩擦或损伤时,就会出现出血的情况。一般来说,便血的颜色比较鲜红,通常附着在大便的表面。不过,便血也可能是其他肛肠疾病的症状,如痔疮、肛裂等,所以一旦发现便血,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明确病因。
潜血便:有些肠息肉引起的出血比较少,肉眼可能看不到明显的血液,但大便潜血试验可能呈阳性。这种情况需要通过专业的检查才能发现。因此,定期进行体检,包括大便潜血检查,对于早期发现肠息肉非常重要。
腹痛
隐痛或胀痛:肠息肉患者可能会感到腹部隐痛或胀痛,疼痛的程度和位置因人而异。一般来说,疼痛可能是间歇性的,有时会自行缓解。这是因为息肉刺激肠道,引起肠道痉挛或炎症反应。如果腹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可能提示息肉已经引起了更严重的问题,如肠梗阻等。
疼痛部位:疼痛的部位通常与息肉的位置有关。如果息肉位于左半结肠,疼痛可能主要集中在左下腹;如果位于右半结肠,疼痛可能在右下腹。当然,这种定位并不是绝对的,还需要结合其他症状和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
黏液便
原因:肠息肉会刺激肠道黏膜,导致黏液分泌增多,从而出现黏液便。黏液通常呈透明或白色,附着在大便表面或与大便混合。黏液便的出现可能提示肠道存在炎症或其他病变,需要进一步检查。
伴随症状:黏液便有时可能会伴有其他症状,如腹痛、腹泻等。如果黏液便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肠息肉在早期可能会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便血,包括鲜血便和潜血便;腹痛,表现为隐痛或胀痛,且疼痛部位与息肉位置有关;以及黏液便等症状。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不要掉以轻心,应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肠息肉,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定期进行体检,尤其是肠镜检查,对于预防和早期发现肠息肉也非常重要。
其他医院查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