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上海多家儿科医疗机构就诊量明显上升,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病例增多,不少儿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甚至需要住院治疗。
什么是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简称RSV)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因其在细胞培养过程中能使相邻细胞融合成一片,形成“合胞体”而得名。虽然这个名字听起来很专业,但其实它和我们的感冒病毒是“亲戚”,只不过它的威力要更大一些。
这种病毒可不是什么新出现的病毒,它早已在全球流行多年。几乎所有儿童在2岁前都会至少感染过一次呼吸道合胞病毒。它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就会随着飞沫进入空气,其他人吸入后就可能被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危害不容小觑
对于成年人和年龄较大的健康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通常只引起普通感冒症状,一周左右就能自行恢复。但对于以下人群,它可能造成严重威胁:6个月以下的婴儿,尤其是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慢性肺部疾病的儿童、老年人。
对于这些高风险人群,呼吸道合胞病毒可能引发细支气管炎、肺炎等严重下呼吸道感染,导致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危及生命。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患儿需要住院,甚至进入ICU监护治疗的原因。
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传播途径
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传播方式多样,主要包括:
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含有病毒的飞沫被他人吸入。
接触传播:触摸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如玩具、门把手等),然后触摸自己的口、鼻或眼睛。
密切接触:与感染者亲吻、共用餐具等。
病毒在人体外的存活时间相当长,在塑料表面可以存活数小时,在皮肤上也能存活较短时间。这也是为什么它在幼儿园、家庭等集体环境中传播如此迅速的原因。
感染后有哪些症状?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症状因年龄和健康状况而异:
婴幼儿典型症状:
流鼻涕、鼻塞、食欲下降、咳嗽、打喷嚏、发热、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喘息。
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可见鼻翼扇动和“三凹征”(吸气时锁骨上、胸骨上、肋间隙凹陷)
年长儿童和成人症状:
通常表现为普通感冒症状
鼻塞、流涕、喉咙痛、轻微头痛、疲倦、干咳。
需要注意的是,婴幼儿感染后病情可能迅速恶化,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呼吸情况。如果发现孩子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嘴唇或指甲发紫,应立即就医。
如何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目前,对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还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为主:
轻症患者:多休息、多喝水,使用生理盐水滴鼻缓解鼻塞,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
重症患者:需要住院治疗,可能包括:
吸氧缓解缺氧。
雾化治疗帮助扩张气道。
静脉输液防止脱水。
严重病例可能需要呼吸机支持。
重要提示:不要给儿童随意使用非处方的感冒药,尤其是2岁以下婴幼儿。这些药物可能引起严重副作用,且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并无确切疗效。
抗生素对病毒无效,除非合并了细菌感染,否则不应使用。
预防是关键
预防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特别是在接触儿童前。如果没有洗手条件,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
避免接触:在病毒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带婴幼儿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不共享物品:不与他人共用餐具、水杯等个人物品。
加强环境卫生:经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玩具、门把手等。
避免接触烟草烟雾:暴露于二手烟的孩子更容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且病情更严重。
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抗体,可以帮助婴儿抵抗感染。
高危人群的预防:对于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等高风险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帕利珠单抗等预防性药物。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感染过呼吸道合胞病毒后并不能获得永久免疫力,还可能再次感染,因此预防措施需要长期坚持。
呼吸道合胞病毒虽然对婴幼儿威胁较大,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及时的治疗,大多数患儿都能康复。家长无需过度恐慌,但应掌握相关知识,做好防护,为孩子筑起一道健康防线。
其他医院查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