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到登革热高发季节,大家都需格外留意。登革热病症状复杂,包括发热、出血倾向等,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认识这些症状,可让我们在高发季及时发现病情,采取有效措施应对,避免病情延误。
登革热病的症状
发热:登革热患者通常会突然发热,体温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至39℃甚至更高,一般会持续2-7天。发热时还可能伴有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这些疼痛较为剧烈,让患者感觉十分不适。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皮疹:皮疹是登革热的常见症状之一,一般在发病后3-6天出现。皮疹的形态多样,可表现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皮疹等,多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皮疹通常会伴有瘙痒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病情的好转,皮疹会逐渐消退,不会留下疤痕。
出血倾向:部分登革热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倾向,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出血症状的出现与登革病毒感染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障碍有关。严重的出血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需要密切关注。
淋巴结肿大:患者的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可能会肿大,一般质地较软,有压痛感。淋巴结肿大是身体免疫系统对病毒感染的一种反应,随着病情的恢复,肿大的淋巴结会逐渐缩小。
其他症状:少数患者还可能出现肝脏肿大、黄疸等症状。在病情严重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休克、意识障碍等危及生命的情况,这通常是由于登革热引发的严重并发症所致。
登革热的高发季节及注意事项
高发季节:登革热的高发季节主要与蚊虫的繁殖和活动有关。在我国,登革热的高发季节一般为夏秋季,尤其是7-11月。这个时期气温较高、湿度较大,适合蚊虫滋生和繁殖,从而增加了登革热传播的风险。
防蚊措施:在高发季节,预防登革热的关键是做好防蚊措施。要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及时清理积水,避免蚊虫滋生。可以使用纱窗、蚊帐等物理防蚊方法,也可以使用蚊香、电蚊液等化学防蚊产品。在户外活动时,尽量穿长袖长裤,减少皮肤暴露,并涂抹驱蚊剂。
及时就医:如果在高发季节出现发热、皮疹等登革热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时要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以便医生准确诊断。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登革热的康复至关重要,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公共卫生防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高发季节也会采取一系列公共卫生防控措施,如对公共场所进行蚊虫消杀、加强疫情监测等。公众应积极配合这些防控工作,共同营造一个无蚊的环境,减少登革热的传播。
登革热病的症状较为复杂,包括发热、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等,这些症状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不适。而登革热的高发季节主要在夏秋季,这与蚊虫的活动密切相关。在高发季节,我们要特别注意做好防蚊措施,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蚊虫叮咬。一旦出现疑似登革热的症状,要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同时,公众要积极配合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公共卫生防控工作,共同预防登革热的传播,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只有我们充分认识登革热的症状和高发季节的特点,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应对措施,才能在高发季节有效抵御登革热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