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哺乳期乳腺炎一旦发作,会让新手妈妈们措手不及。乳房的不适、疼痛等状况,可能会让原本幸福的育儿时光蒙上阴影。为了帮助新手妈妈们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下面将详细介绍哺乳期乳腺炎的症状及有效的处理方法,让妈妈们轻松度过哺乳期。
什么是哺乳期乳腺炎
定义:哺乳期乳腺炎是指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是产褥期的常见病,也是引起产后发热的原因之一,最常见于哺乳妇女,尤其是初产妇。
哺乳期乳腺炎的症状
初期症状:在乳腺炎初期,妈妈们可能会感觉到乳房胀痛,局部皮温高、压痛,出现边界不清的硬结,有触痛。同时,可能会伴有全身症状,如乏力、头痛、发热等,体温一般在38℃左右。
进展期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乳房疼痛加剧,局部皮肤红肿明显,硬结增大,疼痛呈搏动性。妈妈们可能会出现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体温可高达39℃甚至更高。
后期症状:如果病情没有得到及时控制,后期可能会形成脓肿。此时乳房局部可触及波动感,脓肿可能会自行破溃出脓,也可能会穿破乳管从乳头排出脓液。
哺乳期乳腺炎的原因
乳汁淤积:乳汁淤积是引起哺乳期乳腺炎的重要原因之一。乳汁是细菌理想的培养基,当乳汁排出不畅时,就容易滋生细菌,引发炎症。常见的导致乳汁淤积的原因包括乳头发育不良、乳管不通畅、乳汁过多或婴儿吸乳少等。
细菌入侵:细菌可通过乳头破损或皲裂处侵入,沿淋巴管蔓延至乳腺小叶间及腺小叶的脂肪和纤维组织中,引起乳房急性化脓性感染。此外,婴儿口腔感染、妈妈不注意乳头清洁等也可能导致细菌入侵。
哺乳期乳腺炎的处理方法
早期处理:在乳腺炎初期,妈妈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症状。首先要保证乳汁的通畅排出,可以增加哺乳次数,让宝宝多吸吮患侧乳房。也可以使用吸奶器将多余的乳汁吸出,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吸吮导致乳头损伤。同时,可以进行局部热敷,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乳房上,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
药物治疗:如果症状较为严重,出现高热、疼痛剧烈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根据病情给予抗生素治疗,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妈妈们需要暂停哺乳,但要按时将乳汁挤出,以保持乳汁的分泌。
手术治疗:当形成脓肿时,通常需要进行手术切开引流。手术一般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医生会在脓肿波动最明显处切开,将脓液排出。术后要注意伤口的护理,定期换药,保持引流通畅。
哺乳期乳腺炎的预防措施
正确的哺乳方法:妈妈们要掌握正确的哺乳姿势,让宝宝含住乳头和大部分乳晕,避免只吸吮乳头导致乳头损伤。同时,要按需哺乳,避免乳汁淤积。
保持乳头清洁:在哺乳前后,妈妈们要用温水清洗乳头,保持乳头清洁。如果乳头有破损或皲裂,要及时治疗,避免细菌感染。
选择合适的内衣:要选择宽松、舒适、透气性好的内衣,避免过紧的内衣对乳房造成压迫,影响乳汁的排出。
就医建议
及时就医:如果妈妈们在哺乳期出现乳房疼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乳腺科就诊。一般来说,三甲医院的乳腺科都有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配合治疗:在就医过程中,妈妈们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症状和哺乳情况。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