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冒痊愈后可能短期内不易再犯,可流感不一样。即便之前熬过一次流感,第二年仍可能再次中招,这不是免疫力 “失效”,而是流感病毒的特性决定的,这些认知误区需要尽早理清。
一、为什么得过流感无法终身免疫?
很多人误以为流感和水痘、麻疹一样,得过一次就能产生终身保护,核心原因是忽视了流感病毒的 “抗原性变异” 能力 —— 这是流感病毒最显著的特点,也是它能反复感染人类的 “杀手锏”。
流感病毒主要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如 H1N1、H3N2)的变异能力最强。病毒表面有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两种关键蛋白,就像 “外衣” 一样,而病毒会通过两种方式改变 “外衣”:一种是 “抗原漂移”,即蛋白结构发生微小变化,就像换了件 “相似款式的衣服”,虽然变化小,但足以让人体之前产生的抗体 “认不出” 它;另一种是 “抗原转换”,这种变化更彻底,相当于直接换了件 “全新的衣服”,会产生新的病毒亚型,比如之前流行的 H5N1、H7N9,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出现的,人体对新亚型几乎没有免疫力,很容易引发大规模流行。
即便是变异相对较慢的乙型流感病毒,也会不断发生 “抗原漂移”,每年的流行毒株都可能和之前不同。这就意味着,去年得过流感产生的抗体,今年面对变异后的病毒,保护效果会大幅下降,甚至完全失效,自然无法实现终身免疫。

二、流感免疫有 “保质期”,时间短且范围窄
除了病毒变异,人体对流感的免疫保护本身也有 “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免疫保护持续时间短。感染流感后,人体免疫系统会产生特异性抗体,这些抗体会在体内维持一段时间,但通常只能保护 6-12 个月,之后抗体水平会逐渐下降,保护力也随之减弱。尤其是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免疫力较弱的人群,抗体下降速度更快,可能不到半年就失去有效保护。
另一方面,免疫保护范围窄。人体感染某一种流感毒株后,产生的抗体主要针对该特定毒株,对其他亚型或变异后的毒株几乎没有交叉保护作用。比如去年感染的是 H3N2 型流感,今年流行的是 H1N1 型或变异后的 H3N2 亚型,之前的抗体就无法发挥作用,仍有再次感染的风险。
举个常见的例子:很多人会发现,自己去年冬天得过流感,今年冬天又出现了相似的高热、肌肉酸痛症状,去医院检查后发现还是流感 —— 这就是因为今年的流行毒株和去年不同,或者去年的毒株发生了变异,导致之前的免疫保护 “失效”。
三、想远离流感,做好这两点比 “靠得过免疫” 更靠谱
既然得过流感无法终身免疫,就需要用科学的方式预防流感,避免陷入 “得过就安全” 的误区:
首先,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流感疫苗会根据全球流感监测数据,每年更新毒株成分,比如今年的疫苗会包含当前流行的甲型 H1N1、甲型 H3N2 和乙型流感病毒毒株,接种后能针对性产生抗体,降低感染风险。需要注意的是,流感疫苗的保护期约 1 年,且每年流行毒株可能变化,所以建议每年 9-11 月(流感流行前)及时接种,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
其次,日常做好防护,减少感染机会。流感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日常要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流感流行期间,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必要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保持室内通风,每天开窗通风 2-3 次,每次 30 分钟以上;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增强自身免疫力,让身体更难被病毒入侵。
结语
“得过流感就终身免疫” 是很多人都有的误区,而流感病毒的 “善变” 和免疫保护的 “局限性”,决定了这种想法并不成立。与其依赖 “得过一次就安全” 的侥幸心理,不如主动做好预防 ——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配合日常防护,才能真正降低流感感染风险,让自己和家人更安心地度过流感高发季。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