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唢呐不是个复杂的乐器,它的结构非常简单,却几乎能演奏所有管乐的技巧,甚至能模仿人的唱腔。它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人们婚丧嫁娶,操办红白喜事的礼仪由来已久,早成为民间传统的一大习俗,尤其在农村广为盛行。那些陈旧的仪式,古老的民情,不知延续了多少年,让人追忆起来,仿佛就在昨天。

电影《百鸟朝凤》 中的唢呐,以“班”的形式游动着演奏,谁家有红白之事,唢呐班子便替他们吹奏一场,红事不多,白事为主。白事,便是替死者演奏,死者的身份越是高贵,吹奏的阵势就越是高级,二台,四台,八台,所谓《百鸟朝凤》,便是为最为尊贵的死者准备的曲目。
它并没有被限制于某一种场合,某一种意境之中。一根铜管,一个喇叭,似乎就是唢呐的全部构造,这样看似简单的一种乐器,却能够代表很多重要的场合,毫不夸张的说,你来时是唢呐迎,你走时是唢呐送,声起声落,这其中,是我们从生到死的一生。